一、平漢路之戰

時間:1930年6月至8月。

主要指揮:徐向前;郭汝棟。

雙方兵力:

紅軍1個師,1000多人。

川軍2個團,中央軍1個團,4000多人。

戰役過程:

6月中旬,紅一師襲擊楊家集車站,一戰消滅了川軍郭汝棟部兩個連,初戰告捷。

川軍2個團向紅軍進攻,一路從廣水向楊平口進發,一路從花園進至小河溪。紅軍先派一部分部隊進攻鄭家店,吸引川軍增援。川軍果然上當,傾巢出動。紅軍引誘敵人,邊打邊撤,將川軍引進伏擊陣地。殲滅川軍一個團。

7月28日夜,徐向前率部夜間奔襲中央軍第三師第五團。紅軍部隊新組建,缺乏大部隊行軍的經驗,趕到花園鎮國軍駐地時,天已經破曉了。夜襲的時機已經失去,但得到情報,花園鎮昨晚發生了火災,敵軍救火忙到了大半夜才休息。我軍趁敵軍救火後疲憊,突然襲擊,亂成一團。短短3個小時,紅軍消滅了蔣軍一個團。

戰役結果:

第一次,殲滅川軍300多人,繳槍200多支。

第二次,殲滅川軍1200餘人,繳獲槍支上千支。

第三次,殲滅中央軍1000多人,長短槍800餘支,繳獲重機槍8挺,迫擊炮5門。

三戰三捷,三次擴編,紅一師從800人發展到3000多人,還組建了自己的機炮團。

鄂豫皖第三次反圍剿

時間:1931年11月至1932年6月。

主要指揮:徐向前;湯恩伯、劉湘、陳誠、厲式鼎。

雙方兵力:

紅軍,3萬人。

國軍,15個師,22萬人。

戰役過程:

國軍兵力雖多,但分屬多個派系,處於分散防守狀態,還未完成集結。

紅軍採取主動進攻,破壞國民黨的圍剿計劃,鞏固和擴大蘇區。

第一仗,1931年11月至12月,我軍優勢兵力發動黃安戰役,圍困敵人,戰役中圍點結合打援,在敵人棄城逃跑時進行殲滅。

第二仗,1932年1月至2月,採取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策略,逐個奪取敵人據點,迫使敵軍棄城而逃。我軍攻佔商城、潢川,殲敵約5000餘人,使鄂豫皖蘇區東西兩部連成一片。

第三仗,1932年3月20日至5月8日,蘇家埠戰役。通過攻城、圍困、打援等手段,最終迫使被圍困國軍繳械投降。殲國3萬餘人,繳槍1.6萬餘支。

第四仗,1932年6月12日至16日,潢光戰役。斃傷俘其約1萬人,繳槍7000餘支。

戰役結果:

四次作戰,共殲敵6萬餘人。

三、紅四方面軍轉移之戰

時間:1932年10月至12月。

主要指揮:徐向前、蔡申熙(犧牲)。

雙方兵力:

紅軍,10師、11師、12師、73師、少共國際團,共2萬餘人。

國軍,30萬人。

戰役過程:

第四次反圍剿失敗,紅軍向西轉移。主力在棗陽縣南部的新集鎮重創追兵,11月初,紅軍進抵湖北、河南、陝西三省交界地區,準備在此創建新蘇區。此後,多次與國軍戰鬥,擊潰多個師敵人。11月底,紅軍再越秦嶺,12月10日南渡漢水,進駐漢中市上元觀地區。

戰役結果:

殲敵1萬餘人。

四、川陝反三路圍攻

時間:1933年2月18日至6月15日。

主要指揮:徐向前;田頌堯、楊森、劉存厚。

雙方兵力:

紅軍,4個師12個團,約1.5萬人。

國軍,田頌堯部38個團,約6萬餘人;楊森、劉存厚部,約2萬人。

戰役過程:

四川軍閥田頌堯將兵力編成左、中、右3個縱隊,進攻我軍川北。軍閥楊森、劉存厚亦相機出動,配合作戰。

川北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我軍採取收緊陣地、待機反攻的作戰方針。先以少數兵力控制敵必經之險隘地區,構築工事;節節抗擊,消耗、疲憊敵人,逐步向心收縮。

經3個月防禦戰,川軍損兵折將,同時已經深入我軍腹地時,集中優勢兵力進行反擊。5月16日,我軍先擊潰劉存厚部,殲800餘人。隨後,集中主力發起空山壩戰鬥,圍殲敵人左縱隊9個團。

敵人中央縱隊和右縱隊倉皇后撤,紅軍乘勝全線追擊,窮追猛打,沿途俘敵6000餘人,又在旺倉壩殲敵1個多旅。

戰役結果:

斃傷敵1.4萬餘人,俘旅參謀長以下萬餘人,俘敵萬餘人,繳槍8200餘支、機槍200餘挺、追擊炮50餘門。

五、宣達戰役

時間:1933年10月17至10月27日。

主要指揮:徐向前;劉存厚。

雙方兵力:

紅軍,4、9、30軍,5萬多人。

川軍,15個團,近2萬人。

戰役過程:

劉存厚將其主力13個團從東北起城口,西南至達縣橋灣作一線配置,整個防線長達300餘里,兵力分散,劉的後方極爲空虛。

紅軍集中兵力,實行中央突破,直插敵人後方,並在兩翼實行輔助進攻。紅軍攻佔劉存厚經營10年的川東北重鎮達縣,獲得了許多物資及軍事裝備。

戰役結果:

打垮軍閥劉存厚,攻佔其老巢,斃俘其4000餘人,繳槍8000餘支、炮3門、電臺2部和大批軍需物資以及兵工、被服、造幣等工廠的成套設備。

六、川陝反六路圍攻

時間:1933年11月至1934年9月。

主要指揮:徐向前;劉湘、王陵基。

雙方兵力:

紅軍,5個軍,8萬多人。

川軍,共110多個團,約20萬人,另有飛機18架配合。

戰役過程:

劉湘以自己軍隊爲主力,糾集四川各路軍閥,分爲6路進攻我軍。紅軍先以運動防禦,大量消耗、疲憊敵人,而後集中兵力,實施反擊作戰,打破敵人的圍攻。從11月開始半年內,紅軍運動防禦,三次挫敗川軍進攻。

在川軍第4期進攻中,8月8日,我軍進行反擊,從萬源西南地形險要、守軍兵力弱的青龍觀進攻國軍。突破防線後,川軍開始潰敗,紅軍像個鐵掃帚把橫掃,實施大縱深迂迴包圍、分割圍殲。

戰役結果:

我軍傷亡2萬餘人。

斃傷四川軍閥部隊6萬餘人,俘2萬餘人,繳獲各種槍3萬餘支(挺)、炮100餘門,擊落飛機1架。

七、嘉陵江戰役

時間:1935年2月至1935年4月。

主要指揮:徐向前;鄧錫侯、田頌堯。

雙方兵力:

紅軍,第4、9、30、31軍,5萬多人。

川軍,第28軍,第29軍,共52個團,20多萬人。

戰役過程:

紅四方面軍爲了向川甘邊境發展,決定在蒼溪、閬中之間西渡嘉陵江。

爲調動和迷惑敵軍,1935年2月,紅軍先發動了陝南戰役,一時川陝震動。在蔣介石的嚴令下,川軍鄧錫侯部將嘉陵江邊的4個師部隊向北移防,以阻止紅四方面軍從四川脫身。

3月28日,紅四方面軍發起渡江作戰。第1梯隊以偷渡和強渡相結合的方法,迅速渡江,殲敵一部,並向敵兩翼和縱深發展;第2梯隊亦渡江,加入戰鬥。

渡江後,不給敵以喘息之機,紅軍包圍江油,攻佔梓潼,攻克北川城。

戰役結果:

殲敵12個團,1萬餘人。

八、千佛山戰役

時間:1935年5月1日至7月14日。

主要指揮:徐向前;劉湘、鄧錫侯、王纘緒、孫震。

雙方兵力:

紅軍,8萬多人。

川軍,一線作戰89個團、14萬多人,加上二線部隊,總計達20餘萬人。

戰役過程:

5月2日,徐向前率領紅四方面軍,在北川雞窩坪到罈子溝一線打響戰鬥。5月3日紅軍一舉攻下涼風埡,撕開了千佛山防線的突破口。5月10日,紅三十軍八十八師、紅九軍二十五師各一部乘勝追擊進攻千佛山主峯佛祖廟,並一鼓作氣打垮了盤踞在山頂的賴匪,佔領了千佛山主峯。

在此後一個多月裏,紅軍在千佛山深山古樹的掩護下,冒着槍林彈雨,繼續堅守千佛山、土門一線,奮力與敵軍作戰。7月中旬,守衛陣地的紅軍完成牽制和掩護任務後,機智地在陣地上點起篝火,“竈”增撤兵,迷惑敵人,完全撤離了千佛山全線陣地。紅軍撤離陣地前,爲了把敵人甩得更遠,還出擊了拐拐灘、皇宮山、大坪山、菜子埡、高川坡等地。

戰役結果:

殲敵1萬餘人,掩護了中央紅軍過金沙江、大渡河。

九、晉中戰役

時間:1948年6月11日至7月21日。

主要指揮:徐向前、周士第;閻錫山、趙承綬。

雙方兵力:

解放軍,47個團6萬餘人,主要是地方部隊。

晉軍,5個軍、9個師、2個總隊及保警團隊及地方部隊,13萬多人。

戰役過程:

晉中平原沃野千里,歷來是山西的糧倉,晉軍退縮太原附近後,糧食供應極端困難。6月初麥子收穫,爲了引誘晉軍南下搶收麥子,我軍在晉南製造了一個解放軍將渡黃河西去的假象,又以小部隊在汾陽、孝義地區進行佯攻,誘敵出動。

晉軍沿着鐵路線南下後,我軍以一部兵力切斷了晉軍北撤鐵路和公路通道。晉軍北撤過程中,我軍從側翼進行打擊,分割殲滅。

戰役結果:

俘敵80770人,斃傷19600,共計100370人。

十、太原戰役

時間:1948年10月5日至1949年4月24日。

主要指揮:徐向前、彭德懷;閻錫山、梁敦厚。

雙方兵力:

解放軍,華野第一兵團、晉綏軍區第七縱隊、三個獨立旅,共8萬餘人。後期增援至32萬人。

晉軍,2個兵團部,6個軍、20個師,14萬餘人。

戰役過程:

這是解放戰爭中最慘烈的攻城戰:

1、戰役時間長。從1948年7月一直打到了1949年4月。解放軍因爲傷亡過於巨大。曾經兩次主動停止了進攻。

2、平民傷亡巨大。晉軍將太原城的所有男女老幼都被編入了作戰組織,成爲了軍隊的炮灰和犧牲品。

3、反覆攻堅。太原設置了近萬座各式各樣的碉堡和工事,結果整個戰役過程就演變成了圍繞着碉堡的慘烈攻堅戰。在解放軍的攻堅過程中,國軍還會不斷進行整營整團的反衝鋒,結果就造成了每一座碉堡都要經過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反覆攻堅過程。

雙方經常是數百兵力扭打於幾十米上百米的陣地上,然後同時遭到雙方火力的覆蓋打擊。全軍覆沒後,新的部隊繼續投入進來攻佔陣地,週而復始。

4、傷亡巨大。圍繞太原周邊堡壘要塞的爭奪,傷亡慘重。僅正規軍傷亡就超過渡江戰役,平民傷亡已經無法統計。

5、精神摧殘。戰役對雙方從指揮官到最底層,所有人的身體精神都造成了巨大傷害打擊。解放軍攻城總指揮徐向前被攻城部隊的巨大傷亡折磨的舊病復發,戰役中一度只能靠躺在擔架上指揮。最後的攻城部署,不得不臨時託了路過的彭德懷。

國軍閻錫山在戰役當中,數次要自殺,最後搭進去了包括自己最寵愛的五妹在內的數位親人。對太原圍城六月,城內居民無衣無糧食,後期甚至連房子都沒有了。每天在炮火中苟延殘喘,痛苦萬分。

6、起義被扼殺。在戰役過程中,國軍30軍軍長黃樵松和解放軍代表晉夫在城內見面,商量起義。但是起義消息泄露,黃樵松和晉夫都被押送南京,祕密處死。太原最終成爲了一座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的城市。

戰役結果:

我軍傷亡4.5萬人,其中攻城戰役、攻城後巷戰傷亡3.6萬。

共斃傷俘13.5萬餘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