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信爺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這是兩條線,周幽王本來是主場優勢,他本以爲烽火戲諸侯這場戲是他和美人褒姒的世紀愛情的見證。但是他卻沒有料到,在當時的中國,陰陽學說早就深入人心,他的這條明線背後,一定還藏着一條暗線。這條暗線就是周秦之間的隱性交班的開始。
整個的過程主要分爲以下幾步:
1、烽火戲諸侯
2、幽王廢皇后,逐太子去申國
3、申侯(太子的舅舅)向犬戎借兵,鎬京慘遭兵禍
4、申侯邀晉侯,衛侯,秦君帶兵勤王,驅逐犬戎
5、周平王遷都
6、平王賜岐、豐之地於秦
這六步的邏輯分明,環環相扣。因爲周幽王寵愛褒姒,不惜舉烽火博美人一笑;愛屋及烏決定廢長立庶,將皇后貶入冷宮,將太子逐去申國;申侯一看女兒遭難,外甥被逐,以後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於是聽信一個山炮的建議,決定犬戎借兵;結果首都慘遭兵禍,幽王被殺,犬戎卻不願離開,無奈之下,申侯故技重演,又向三位諸侯借兵消滅犬戎。
注意,從這個時候起,秦國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在之前的數百年,雖說秦人的祖先追溯到帝顓頊時代,但是及至六世之後的秦襄公時代,他的前輩們也實在是乏善可陳,主要的功績也就是爲周天子養馬的事兒——要說這點倒是和那個弼馬溫有點兒淵源——除此之外,比較有名的怕就是在商紂王時代的一對父子名叫蜚廉和惡來的,一個善走,一個有力,他們兩個人以自己的特殊才能和一世英名造就了一個成語:助紂爲虐!
這件事怎麼誇大都不爲過,這要放在以前,周天子看戲也是絕對不會帶秦人去的,但是從這個時候起,連秦襄公大概也沒有意識到,此時,他已經穩穩地坐在了周王室的對面,和周平王平起平坐地玩起了鬥地主。
但是雖說坐上牌場擁有了資格,前途卻仍然是極其兇險的,因爲秦襄公看了一下手中的牌,簡直了——一手爛牌全抓在自己手裏——別說周王室,就是中原各路諸侯在當時都是不與秦人通婚的。以前養馬養得好,周天子以秦地封非子爲附庸國,到了秦襄公這一次,才因爲勤王而封爲秦伯。然而,如果沒有後來的神來之筆,秦國如何也是不可能大鬧天宮,君臨天下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幽王和美人這一對神助攻,首先要提到的還是周平王這個人。要說平王的爺爺周宣王本來坐定了的中興之主,結果因爲沒有教育好下一代,自己一個打盹,就斷送了卿卿性命,花花江山也被兒子幽王搞得雞犬升天,哦,不對,應該是雞犬不寧,等幽王昇天,這個平王做事也真是不知輕重,看他做事的路數,我真覺得,幽王如果地下有知,一定會覺得歷史冤枉了他,想當初如果他廢長立庶要是僥倖成功了,那個伯服只怕也不會像周平王這麼犯混吧。
歷史不能假設,周平王初登大位,看到滿目瘡痍,又擔心犬戎捲土重來,心裏就有了遷都的念頭。這一場變故,要說始作俑者,當然是申侯莫屬。周平王這個舅舅,真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主兒,他這向異族借兵的口子一開,兩千年後的吳三桂死後可能都要找他算帳,但說實話,要不是吳三桂頂缸,這頂漢奸的大帽子,明晃晃地非申侯莫屬。
按道理,這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周平王上臺之後,如果他要是明白人,他這個舅舅只怕就要被大義滅親了,然而我們的平王出手不凡:“朕以廢棄之人,獲承宗祧,皆舅氏之力也。”並要爲申侯進爵爲申公,如此賞罰不明,不知道在場的諸侯們會作何感想。
周平王緊接着便要議遷都之事,太宰迎合上意,建議遷都,滿朝文武盡皆是逢迎拍馬之輩,齊聲道:“太宰之言是也。”只有司徒衛武公低頭長嘆。
《黃帝四經·名形》裏說:帝者臣,名臣,其實師也;王者臣,名臣,其實友也;霸者臣,名臣,其實賓也;危者臣,名臣也,其實庸也;亡者臣,名臣也,其實虜也。
這裏將社會管理層面分爲帝治,王治,霸治,危治,亡治五種形態,我們對號入座,看看周平王是一種什麼樣的治理水平。
帝治狀態下,作臣子的雖然形名爲臣子,但是他們的實質是帝王的老師;王治狀態下,作臣子的雖然形名爲臣子,但是他們的實質其實是君王的朋友;霸治狀態下,作臣子的雖然形名爲臣子,但是他們的實質其實是君王請來的客人;危治狀態下,作臣子的雖然形名爲臣子,但是他們的實質其實是君王手底下的庸碌無爲的飯桶;亡治狀態下,作臣子的雖然形名爲臣子,但是他們的實質其實是君王的對手或敵人的俘虜而已。
相較之下,周平王手下的臣子們,大多其實也就是亡治狀態下的平庸之輩們居多,因此,東周之後的命運從這裏就可以預知了。而秦國作爲未來新興的大國,只是輕飄飄地在周平王對秦襄公的送別時,作爲一種看似空頭支票的饋贈,神不知鬼不覺地移交給了秦國——話說坐在牌場對面和周平王鬥地主的秦襄公看着自己一手的爛牌正在不知所措,突然感覺到的桌子底下有人在輕輕地踢自己的小腿,從那種輕踢的力度和勁道感格,那決不是一種惡意,他能感覺得到——同時坐在對面的周平王也在桌面上不時地向他擠眉弄眼地暗示,讓他藉機到桌下一觀。於是秦襄公藉着挽褲腳的機會,俯下身子看了一眼桌子底下,這一看,不要緊,有教是:鬥地主襄公換牌,反天宮諸侯混戰。春秋戰國五百年的大廝殺,就由此拉開大幕。
要問襄公在牌桌底下看到了什麼?原來,周平王在桌子底下要暗中送給他一對兒王炸,兩張牌面上亮閃閃明晃晃地寫着:岐、豐二字!
岐豐之地,乃是周朝的龍興之地,說是國本也不爲過,犬戎由於大鬧鎬京,走熟了路徑,開始大規模侵犯周疆,不久便攻下了岐、豐之地,周平王覺得,以自己的實力,怕是根本無法打敗犬戎,不如送個順水人情,讓秦國作爲自己的西面的屏障,豈不美哉!當然,前提是,你秦國能夠打敗犬戎,否則,這個人情即使朕願意兌現,犬戎也是不答應的。但是周平王不知道的是,秦國與周邊的少數民族接壤,對這些化外之民的數路,那不是一般的瞭解,打敗他們,可以說是手到擒來的事。
果然,秦襄公受命而歸,不出三年,犬戎被打得滿地找牙,戎主遠遁西荒,禍害更遠的外族去了。岐、豐一片,盡爲秦有,秦闢地千里,遂成大國。
至此,秦國在和周王室的牌桌上,坐穩了屁股,他暫時放低了身段,變得對周王室更加地尊重。
注:秦襄公,本該稱爲秦君,秦君嬴開,此次平亂有功,被封爲伯爵,列爲諸侯。“秦襄公”爲後代的僭稱。(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