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讓我們再看回長安的藍鯨動力,雖然有着出色的發動機熱效率,以及爲車輛提供不錯的動力數據,但筆者認爲這屬於在現有基礎上做出創新,站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做出提升,而非一項革新。真正達到超越合資,需要的不是創新,而是革新,是足以改變整個汽車市場玩法的技術,例如... 多點電噴-缸內直噴 電噴技術的出現解決了傳統化油器油耗經濟性和排放性較差的問題。

近期筆者在網友提問上看到不少關於長安CS75 PLUS以及逸動的車型問題,在同級別的國產轎車和SUV中,長安近兩年來確實累積了不錯的市場口碑以及用戶基礎。除長安外,比亞迪、奇瑞等許多國產品牌也湧現出了不少頗具看點的技術,甚至有像哈弗F7這類走出國門的產品,不可否認國產汽車的發展速度確實像坐上高鐵一般。 

越來越多優質國產車型的上市,確實大大豐富了國內消費者的選擇空間。很多人覺得國產汽車的水準已經媲美韓國車,追日超德指日可待。但真正將眼光放在世界汽車市場,或許只是因爲我們“身在此山中”。 

說到國內的汽車技術,最具話題性的自然是網絡上吵得沸沸揚揚的“藍鯨動力”。 

藍鯨NE動力平臺是國產品牌首個動力模塊化平臺,能夠覆蓋1.0-2.0L不同排量的發動機產品,零件通用率達到98%,並且兼容48V輕混、PHEV插電混動。 

以逸動PLUS搭載的藍鯨NE 1.4T發動機爲例,首先單看發動機數據,158Ps最大馬力,260N·m最大扭矩,同級別中算是比較不錯的賬面數據;而從技術層面看,350bar高壓燃油直噴、可變排量機油泵、雙VVT可變氣門正時等技術的應用確實給這款發動機增加了不少看點。而在國內消費者最關心的油耗方面,38%的發動機熱效率也給車輛提供了不錯的燃油經濟性。 

在國產車型中,搭載藍鯨動力的產品絕對稱得上是現在選車無法繞開的選擇。但在對比一些合資產品時,這套動力也確實還存在一定差距,例如現有的豐田2.0L發動機,最高熱效率達到40%,而即將進入中國市場的馬自達SkyActiv-X壓燃發動機,理論上最大熱效率達到43%。 

而除藍鯨動力外,奇瑞的1.6T發動機、廣汽的2.0T發動機以及一汽的2.0T發動機,都是近年來非常具有看點的產品,不可否認,國產車企在發動機領域確實做出了點成績。但看到變速箱和底盤方面,我們還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自主研發產品,像是愛信、通用的變速箱依舊是國產車型比較青睞的產品。 

即便國產汽車的發展速度飛快,但筆者認爲仍然處在起步階段,有自己拿得出手的產品只是第一階段。真正達到超越合資,需要的不是創新,而是革新,是足以改變整個汽車市場玩法的技術,例如... 多點電噴-缸內直噴 電噴技術的出現解決了傳統化油器油耗經濟性和排放性較差的問題。汽油經油泵加壓後通過噴油器正壓噴出,並且對比化油器提升了供油的精準性。 

但缸內直噴技術的出現以及普及,電噴技術也漸漸成爲歷史,汽油在缸內直噴,與空氣接觸霧化,避免了管道的干擾,而缸內直噴對比多點電噴爲車輛帶來了更強的動力,更迅速的響應以及更經濟的油耗表現。從三菱的4G93發動機,到日產和豐田的“NEO-Di”以及“D4”直噴技術。這,就叫革新。 傳統燃油-油電混合 

隨着現如今消費者購車越來越務實,僅靠傳統內燃機技術創新降低油耗效果是有限的,而在省油方面玩的最透的就是日系車企嗎,加上地方市場對新技術的接受度也高,因此誕生了豐田THS-II、本田i-MMD混合動力系統。 

以現款雅閣爲例,混動版車型上搭載了一臺2.0L搭配E-CVT以及電動機組成的混動系統。在大概80km/h以下速度,發動機發電並將電供給驅動電機,而達到降低油耗的作用;當需要更高動力輸出時,發動機再直接驅動車輛,減少能量轉化之間的損失。本田的i-MMD混動系統既降低了車輛油耗,還提升了車輛的動力水準。這,也叫革新。 

讓我們再看回長安的藍鯨動力,雖然有着出色的發動機熱效率,以及爲車輛提供不錯的動力數據,但筆者認爲這屬於在現有基礎上做出創新,站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做出提升,而非一項革新。現在的國產品牌大多還沒有那麼強的研發實力。 

不可否認,德國有采埃孚,日本有愛信,韓國也有摩比斯,這些成熟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爲車輛提供了成熟且穩定的零部件。但在零部件供應方面,國內也並不差,寧德時代在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研發也算是在國際上頗具水準,今年下半年也將與特斯拉牽手成爲國內特斯拉車型的電池供應商;斑馬網絡技術目前也與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團強強聯手,斑馬智行3.0系統,絕對稱得上是國內車機系統領域的領跑者。 

那麼國產汽車到底缺什麼?筆者認爲有兩方面,一是時間,二是研發實力。 

國產汽車發展時間對比合資品牌要短的多,而汽車的研發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積累大量用戶反饋數據,實測數據的收集以及分析纔好對產品做進一步優化提升,而這需要的是大量的時間積累。除此之外,品牌在市場上的口碑發酵,以及用戶積累,同樣需要時間。 

國產汽車喜歡在配置和空間水準上下功夫,可是從汽車研發的角度來看,這兩項幾乎是不太佔據成本的方面,而真正佔研發成本大頭的,是在汽車三大件等核心技術上。現在的國產汽車品牌正在經歷一個洗牌期,長安、長城、比亞迪這些具有成熟研發環境和研發實力的最終會留在市場,並走出國門,而缺乏研發實力的品牌最後只會遭到淘汰。  

一個地區的汽車發展離不開政策的約束和支持。以中國市場爲例,節能減排政策以及更嚴格的排放法規實行,加上新能源車型的補貼,以及日漸成熟的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都在慢慢引導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燃油車。 

國內在新能源領域做出成績的,自然要數比亞迪,而比亞迪早前發佈的“刀片電池”,或許將成爲國產汽車的突破口之一。採用磷酸鐵鋰材料打造的刀片電池,具有放熱啓動溫度高、放熱慢、產熱少、不釋氧的優點,安全性高於傳統三元鋰電池,畢竟三元鋰電池最致命的缺點就是化學性質不穩定,早前電動車起火的事故想必大家都看過不少。而除了安全性外,刀片電池的另一特點就是空間利用率高,傳統電池包的空間利用率較低,電芯空間的利用率爲40%,而刀片電池包中100個刀片電池固定在電池包兩端的邊框上,依次排列鋪放,空間利用率達到60%,最直接影響的便是車輛續航里程。可見續航和安全性的提升將會是刀片電池的最大亮點。 

同時,自動駕駛技術也將會是以中國爲主舞臺爆發的汽車革命。例如榮威即將公佈的MARVEL-R,就是一款基於斑馬網絡和5G技術打造可實現L3級別的自動駕駛的產品;小鵬P7後期也將通過OTA實現車輛自動駕駛功能更新。而在大環境方面,杭紹甬智慧高速公路的建設已經提上日程,計劃在2022年通車,支持全線自動駕駛車輛自由行駛,並且會部署無限通信網絡以及服務區充電樁,也算是大環境在推動國產汽車的進步。  

其實中國市場消費者普遍有着非常高的品牌粘性,對於國產汽車的發展普遍也抱有支持態度,加上政策上的“推波助瀾”,國產汽車才能夠在短時間內發展到如今的水準。近年來國潮的興起吸引了越來越多粉絲,鞋類市場我們有李寧和匹克,化妝品市場我們有花仙子、完美日記,筆者希望,總有一天,我們也能有一個走出世界並且值得中國人引以爲傲的汽車品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