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6日上午,總部位於美國的著名華文媒體《僑報》發生槍擊案,《僑報》董事長謝一寧不幸遭槍擊身亡,享年58歲。

他,曾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大學生。爲了“新聞理想”,刻苦攻讀;

他,曾是鐵肩擔道義的新聞工作者。爲了“優質報道”,紮根海外;

他,曾是在美僑民最好的信息窗口。爲了“中國聲音”,奮鬥至今。

作爲東方網長期以來良好的合作伙伴,我們沉痛悼念謝一寧先生不幸離世。今天,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也想帶您回顧謝一寧先生那段別樣的人生。

01

拿了“兩本書”複習,考上了人民大學

他說:我是運氣好!

談起自己的過往,謝一寧先生總是謙遜地表示,“主要還是運氣好”。

1978年,恢復高考的第二年,謝一寧剛從體校畢業。那時的他是一名跨欄運動員。用他的話來說,“也就找了兩本書複習”,隨後他“輕描淡寫”地考上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

圖:78級人大新聞系畢業照(三排左六爲謝一寧)

當然,事實上,這個過程遠沒有謝一寧先生說得那麼簡單。

當時,廣東潮州的謝一寧,面對的是連燈都沒有的現實。陪他勤讀考上大學的是,一根蠟燭和一根芯油燈。

“十七八歲的我就着蠟燭讀書的時候,報上所寫的全是我完全看不到的‘鶯歌燕舞’,也正是現實和新聞的反差,讓我有了考上新聞系的決心。”

愛讀書的謝一寧先生,牀頭有幾本常年必備的書籍,其中有《論語精讀》,也有唐詩宋詞。這些書,他翻了又翻,做的筆記重重疊疊,書都翻破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跨欄出身的謝一寧最終考取了人民大學新聞系。

幾年後,在人大78級新聞系的畢業紀念冊上,他寫下了一句話:“儘量記住別人的優點,你的心地便會廣闊而深邃。”

02

最年輕駐美記者,最佳新聞作品

他們說:他是業務好!

然而,在許多戰友、校友、同事、同仁的眼裏,他的成功絕非只是運氣好。出衆的業務能力,別樣的思維方式,是他紮實的基礎。

走上工作崗位沒多久,23歲的謝一寧憑藉一篇《奧運會前夕漢城機場候機樓發生爆炸》,贏得了當年的中國新聞一等獎。

看似平實的標題,在如今標題黨林立的時代似乎並不起眼。然而正是這篇報道,在之後的幾十年中,被不少高校的教材中及一些公開的培訓課程裏廣泛引用。謝一寧先生的這篇“爆炸”新聞,始終被當作典型的新聞寫作範例,爲廣大新聞學子熟知。

1987年4月,年僅26歲的謝一寧被中新社派駐美國華盛頓。他也是當時中國外派記者中最年輕的一位。作爲一名白宮記者,謝一寧見證了里根和老布什當選美國總統。

但在那段的駐美生涯中,謝一寧先生的印象最深刻的採訪始終是臺灣政壇的著名人物蔣緯國。

在那次採訪中,蔣緯國第一次公開表示,他贊成鄧小平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同時他表示自己非常尊重鄧小平,自己對於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成績非常認同。

這篇報道在當時有多麼轟動?蔣緯國一到紐約就被各路記者團團圍住,所有問題全部指向了謝先生的稿件。臺灣的“立法院”,甚至叫嚷着要立法禁止蔣緯國踏進臺灣。

多年後,蔣緯國談起這場採訪,卻始終對謝一寧讚賞有加,

“儘管我們各自都有自己的理由和是非,但這次訪問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03

創辦《僑報》

他幾度險些遭到槍擊

然而,寫好一篇篇的報道並不是謝一寧先生所追求的全部。

上世紀80年代,在輿論影響舉足輕重的美國社會中,主流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原本就常有偏頗。世界上,一直缺少客觀真實的中國聲音和中國故事。海外華人和關心中國者,也不得不忍受着彷徨和困惑。

在這樣的背景下,1990年,滿載榮譽的謝一寧“華麗轉身”。他毅然辭去中新社駐美記者職位。同時,他與幾個志同道合的華人一起在紐約創辦了《僑報》。

然而,報紙初創的艱辛很少爲人所知。

謝一寧先生剛創辦《僑報》時,曾有無數的人打電話威脅他,揚言要揍他一頓;甚至還有人放言,某天他會在走出電梯時被殺。

而且很多威脅還不止於“嘴炮”。僑報創立初期,謝一寧的家裏被人砸過,洛杉磯的辦公樓甚至遭人槍擊,警察上門偵查時,子彈還留在牆上。剛搬進新辦公樓時,短短一段時間裏,《僑報》員工被人故意打砸的車子竟有十多輛。

“你不講中國故事,別人會講;你不把它講清楚,有敵意的、不瞭解、瞭解不深刻的人就會瞎講,最後以訛傳訛,中國與世界的鴻溝就會愈來愈大。事實證明,美國社會需要這樣的報道。”

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經濟問題飽受壓力,但面對重重阻力,謝一寧猶如當年初來美國時那般,毅然“突出重圍”。

《僑報》在紐約創辦後,短短几年間,在舊金山、洛杉磯三個華人最集中的城市,實現了同時印刷,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全美日報。如今,《僑報》深受美國華人讀者,特別是新移民的信賴和喜愛,被稱爲“僑胞的良伴,交流的紐帶”。

04

身在美國,心繫祖國

他是人們眼中的“二十五孝”

離開家鄉30餘年,走過世界各地,謝一寧仍是一口濃厚的潮音。至今,他仍保持每天空腹喝一壺功夫茶的習慣,和他剛去世不久的父親一樣,他只喜歡喝鳳凰單叢。

到美國工作後,他每年仍然會有三、四次回潮州看望雙親,比在國內工作的哥哥姐姐回得還勤。在親人朋友中,謝一寧的孝順是出了名的,有親戚甚至給他封了個號叫“二十五孝”。

近年來,“二十五孝”的謝一寧先生最感傷的莫過於父親的離世。親人故去的悲痛,遊子在老屋內寫下了一首《青玉案•清明》:

楊絮柳煙鳳山霧,冥紙飄,斷腸處。舊棲新壠相對苦,哀思茫茫,悽淚幾許?且看清明雨。華章煉成誰與敘?香茗煮就捧無主。衣錦歸來空換取:南屋空餘,北堂肅穆,龕爐香一炷。

05

他,終究沒能躲過那顆子彈

1.絕不允許《僑報》出現任何分裂中國的言行。2.涉及反映中國社會陰暗面的報道,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看看是否真實。3.除此之外,不會有第三條設限。

這是20多年來,謝一寧先生創辦《僑報》不變的原則。這不僅牢固樹立了《僑報》在美國華人華僑心中的地位。也讓謝一寧先生成爲了僑胞眼中的華媒“一哥”。

謝一寧先生的一生躲過了無數向他飛來的“明槍暗箭”。可是今天,卻沒有躲過來自自己員工的那顆子彈。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瞭解到,當地時間11月16日上午,總部位於洛杉磯阿罕布拉市的僑報大樓發生槍擊案,《僑報》董事長謝一寧不幸中槍身亡。

持槍殺人者或爲美國僑報40多歲的業務員陳某。他疑似與謝一寧在工作上產生分歧,在上班時間持槍進入大樓,直接向謝一寧開槍多次。更多信息仍需等待當地警方對外公佈。

據東方網·縱相新聞了解到,當地時間11月15日晚,也就是槍擊案發生的前一天,美國《僑報》高層主管曾與公司業務部門召開年度業務會議。會上《僑報》高管曾向業務員提出,明年的業務額需在今年全年的基礎上提高10%。多名業務員與主管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會後還有一名員工留下與主管繼續進行爭論。

他,爲了在海外發出中國人的聲音,幾度險些被槍擊。然而今天,這位曾經的首席駐美記者,如今的美國華媒“大哥”,去沒有躲過那顆子彈。

斯人已逝,生者當思。謝先生駕鶴西去,然而他那份“客觀真實迅速地報道中國”的理念,永遠不會落幕!(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 宋祖禮)

作爲東方網的老朋友、好朋友,謝一寧先生與東方網有着常年友好的溝通與高效的合作。

今年,東方網與僑報集團聯袂舉辦“中國留學生的40年”大型系列報道活動,2017年1月,東方網還與僑報合作共建“美國頭條”。這其中都傾注了謝一寧先生熱情與心血。

驚聞謝一寧先生的噩耗,東方網上下無比震動,無比悲痛。望兇手得到嚴懲的同時,對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並向謝先生的家人表示誠摯的慰問!

以下是唁電全文:

美國僑報集團、美國格律文化傳媒集團:

突聞謝一寧董事長在處理公務中遭槍擊身亡的噩耗,我們無比震驚,無比悲痛。在此謹通過你們,向謝一寧董事長的家屬表達我們的哀悼。同時我們相信兇手的惡行必將遭到嚴懲。

謝一寧先生是華文媒體的風雲人物,他的愛國激情與業務能力,在全球華文傳媒界衆口皆碑,他爲僑報發展到今天,成爲華文報紙的一面旗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謝一寧先生是東方網的老朋友、好朋友。我們有着常年友好的溝通與高效的合作,東方網與僑報集團聯袂舉辦“中國留學生的40年”大型系列報道活動空前成功,與謝一寧先生的倡導與指導是分不開的;2017年1月東方網與僑報合作共建“美國頭條”,同樣傾注了謝一寧先生的熱情與心血。

謝一寧先生熱愛生活、學養深厚,爲許多東方網人舉手稱讚,他的突然離世,不僅是僑報與格律公司的損失,也是東方網的損失。我們爲失去這樣一位專業師範的業界前輩,深表痛心。我們將深切緬懷謝一寧先生的音容笑貌,我們相信謝一寧先生的專業風範,將激勵我們在各自的工作中加倍努力取得成績。

謹代表東方網向謝一寧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並向謝先生的家人表示誠摯的慰問!

謝一寧先生千古!

東方網

2018年11月17日

僑報網關於謝一寧先生的訃告 網絡截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