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四十八年三月,朱翊鈞因長期酒色無節,加上遼東慘敗,國事困擾,終於病重不起。七月二十一日,在弘德殿去世,終年五十八歲。二十二日發喪,二十三日頒佈遺詔,命皇太子朱常洛嗣位。九月初十日尊諡號神宗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廟號神宗。十月初三日,安葬於定陵。
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考古人員對明定陵進行了發掘。
關於這次考古活動,民間流傳着頗多流言:
一是參與發掘的考古人員在後來的幾十年裏相繼離世,均遭遇不測;
二是一些當地村民盜走了萬曆皇帝的棺材板,後七名村民離奇死亡。
由於,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考古人員首次對帝王陵進行的發掘,所以,缺乏文物保護的經驗,再加上,當時正值一段敏感時期,以至於,許多文物遺失,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至於那些子虛烏有的流言,筆者認爲完全是有心人憑空杜撰的,類似的駭人聽聞的傳說,在世界各國考古界均有發生,卻從未有人拿出佐證。當然,發掘定陵的過程中,考古人員的確發現了一些反常現象,比如: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遺體的擺放十分詭異。
考古人員開棺後,發現朱翊鈞的遺骨躺在一條緞被上,被子的兩邊向上折起,將遺骨包裹起來。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朱翊鈞的頭骨右偏,右臂則向上彎曲,放在頭骨旁,左臂放在腹部,手骨中攥着一串念珠。朱翊鈞的左腿骨向上彎曲,右腿則下垂。
這一發現堪稱驚世駭俗,從古至今從未出現過這樣離譜的葬式。或許,類似的葬式,只出現在帝王墓中,但在任何史料之中,我們都無法找到有關皇帝入殮的細節。通常來說,皇帝的入殮儀式是祕不示人的,在入殮之時,除了少數皇親國戚之外,其他人是要避諱的。
朱翊鈞葬式的發現,在考古界掀起軒然大波。
那麼,朱翊鈞的葬式能否代表所有古代帝王呢?考古人員所看見的又是不是他入殮時的葬式呢?
有學者猜測,朱翊鈞的葬式極有可能與古代天文學有關。我們知道,北斗七星在古代天文學中有無可替代的地位,而其中的紫微垣又代表着人間帝王。從朱翊鈞遺骨的葬式來看,像極了北斗七星。正所謂“天子之居,謂之紫宸”,古代皇帝都覺得自己是上天派到民間治理天下的主宰,而死亡只是象徵着天子使命結束,返回“天位”罷了。
根據古代風水學說來看,北斗七星還有辟邪的功效。從形狀上來看,北斗七星的樣式有點像是“S”形,七顆星星代表了七種“氣場”,也就是風水學說中的“氣”。帝王陵寢不論從選址到建造,都是圍繞着風水學說中“聚氣藏風”的理論來進行的。《水龍經》記載:“水見三彎,福壽安閒,屈曲宋朝,榮華富饒。”一條河流,至少要出現三道“S”形,才能稱得上是吉地。葬着皇帝的陵寢,從金剛牆到地宮,這段隧道也有數道“S”形,正是這個道理。
按照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慣例,這樣的佈置是爲了聚集的“氣”,只有讓龍穴之中“聚氣”,才能庇佑江山千秋萬代,爲子孫謀福。
由此可見,萬曆皇帝的古怪葬式,正應了古代的風水術。
對此,也有學者提出了不同見解,稱:萬曆皇帝的葬式實際上是源於佛教。根據史料的記載可知,朱翊鈞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因此,他的葬式亦有可能是參考了釋迦牟尼涅槃的動作。根據《大乘起信論》中的記載,釋迦牟尼八十歲那年,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於是,便在弟子的隨從下,來到一座小村莊,在一棵娑羅樹下,以頭北腳南,面相西方,右手支頭,左手放在小腹上,雙足併攏的姿勢涅槃。
從明神宗入殮的姿勢來看,他的葬式可能借鑑了佛祖的涅槃姿勢。除此之外,在出土的陪葬品中,我們也能看出朱翊鈞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在他所穿的服侍上,繡有佛經及佛教內容的紋樣。此外,明神宗棺中還有一件“紅八寶紋暗花緞緙絲盤龍佛字方補交領夾龍袍”,這件龍袍的龍首紋樣上繡有一個“佛”字。此外,前文我們也提到,明神宗的左手上還握着一串佛珠,顯然這種說法比前一種更具說服力。
除了以上兩種猜測之外,還有另一種可能。
根據《泰昌實錄》的記載,明神宗在下葬時,共有八千六百人爲其擡槓,由於路途遙遠,在發喪的路上棺上的繩索斷了幾次。在棺槨運送到鞏華城時,有幾根抬棺的木槓斷裂,以至於棺槨墜地。有可能在棺槨墜地時,棺內的遺體經過磕碰,其姿勢才發生了變化。
當然,這些也都是猜測而已。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後人認爲明朝的滅亡萬曆帝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史學家也認爲正是由於萬曆帝的怠政才導致明朝滅亡的。當然,明神宗的身體很差是他懶惰原因,考古工作者在發掘埋葬萬曆的墓穴時發現,“無論是棺內萬曆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狀,還是屍骨復原後,右腿明顯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說明這位皇帝生前確實患有嚴重的足疾。”而他對大臣的指責他也解釋說自己身體不好。
可見,明神宗的後期,可能根本就走不了路了。
參考資料:
【《明史·卷二十·本紀第二十》、 《明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 、《明實錄·神宗卷》、《定陵挖掘之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