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養多層次、多樣化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讓“ 南寧工匠” 發揮重要作用,是市人大代表、民盟南寧市委會副主任委員林海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今年,他和11 名市人大代表一起提交了《關於南寧市工匠型人才培養的議案》,大會主席團決定將該議案作爲代表建議,交相關部門研究處理。

兩會議案

(網絡配圖)

近年來,在全市各級各部門的積極推動下,在各類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的廣泛參與下,南寧市的現代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蓬勃發展,2019年入選廣西首批“職業教育改革成效明顯市”。此外,2018年和2019年市總工會、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部門聯合評出了兩批共20名“南寧工匠”,南寧市各種職業培訓和職業教育較好發展,工匠型人才培養明顯進步。

但是,我市工匠型人才數量和質量仍不樂觀,培養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瓶頸問題,如培養效果不明顯,缺乏有效共享資源,缺乏階段性的職業性向測評,工匠型人才培養缺乏專業性和延續性等,“中高職院校聯合培養工匠型人才是發展趨勢,由於中高職貫通培養的科學體系有待完善,專業課程設置重合率較高、轉專業學習缺乏競爭力,加上退役軍人、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再入學率較低,工匠型人才培養缺乏專業性和延續性。”林海分析。

爲此,林海建議,相關部門要研究出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政策,積極建設共享實訓基地園區及職業教育數字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探索構建“職業性向測評”體系,“建議中等職業學校配備專業的職業發展指導;還可邀請企業、行業專家學者擔任兼職‘職業發展指導員’,爲學生今後走出社會、進入工作崗位提供專業的指導建議。”他說。

他還建議,健全中高職貫通培養科學體系,推動職業教育跨區域合作以及企業新型學徒制與南寧市工匠型人才培養相結合,形成政府積極推動、企業加大投入、培訓機構積極參與、勞動者踊躍參加的職業技能培訓新格局,讓企業和人才供需之間更密切地融合,發揮職業技術教育在“幹中學,學中幹”的優勢,從而滋養工匠型人才培養新沃土。

來源丨南寧日報 記者 韋靜

編輯丨李雅晴

校對丨張微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