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始者众,善终者寡”出自司马迁所著《史记·乐毅列传》。生活中,这句话早已久闻而腻、屡见不鲜,它的意思很简单,即做事喜欢开头的人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很少,旨在告诫人们做人做事要有始有终。
有关善始善终的劝导,无论是来自父母的家训,还是来自老师的教导,每个人从小都耳濡目染。曾几何时,立志成为做事有头有尾的人,是师长对孩子最为殷切的期盼。既然如此,能够做到“善始善终”四个字必然有一定的难度。下面,不妨从人生的不年龄阶段逐一分析“善始善终”的难度和重要性。
少年的“善始善终”·别学方仲永
善始善终,对于青少年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小孩的弱点是做事“有开始没结尾”,一颗躁动的内心总是喜欢探视不同的事物,这也决定着大部分孩子存在“有始无终”的性格,实际上也不要怪他们,这是人生成长的必然过程。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矫正思维中“始与终”的关系,才能培养孩子稳定的性格。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小孩天资聪慧却早早辍学混迹街头,有些小孩资质平平却能够坚持留级复读,最后用时间换空间,能够考进名牌大学。当中的道理,无非就是“善始善终”的原理。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做事“善始善终”上吃亏最大的小孩,莫过于方仲永。虽然是北宋名臣王安石笔下虚构的一个人物,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始与终”的道理。方仲永原本是个奇才,七八岁便能无师自通,吟诗作对张口即来,他的父亲没有教育小孩的理念和方法,以为孩子不需要学习,整日带着方仲永混吃混喝,将方仲永作为炫耀和捞钱的工具,结果数年之后,方仲永“泯然众人也”。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方仲永所谓的才华只能说比一般小朋友强一些,只是在他的同龄中,他的才华显得比较突兀,所以才会受到乡人的关注。等他长到大人以后,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以前的那点聪明在刻苦学习的同龄人中,不再有任何的优势。
中年“善始善终”·莫作吕奉先
汉末三国那些事儿,想必大家都很耳熟能详,里面有个人物叫吕布。吕布此人武艺很好,向来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名,当年“群英战吕布”,刘关张三人一起上,才勉强与吕布打成平手。
按照常理,如此好的武艺总该受到各路英雄好汉的敬重。事实恰恰相反,引用张飞的话说“吕布是三姓家奴”。因为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主心骨,一生生活在摇摆不定的状态里。先是认丁原做义父,再认董卓作义父,最后为了貂蝉出卖董卓,转而投靠司徒王允。试想,古往今来还有谁能够像吕布一样不能“善始善终”。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吕布的武艺,若是忠心地辅佐一位君长,必然能够打拼出一片天下,成就一代英雄美名。
很可惜,吕布留给后人除了三国第一猛将外,再也没有能够拿出可圈可点的成绩。作为中年人,无论你的事业有成与否,至少要懂得做人做事“善始善终”,不能因为一星半点的蝇头小利,而做出违背道德良俗的行为。
老年“善始善终”·休要成秦桧
老祖宗留下一个词,我觉得很有意思,叫作“晚节不保”。实际上,它与“善始者众,善终者寡”属于同义。没有保住晚节,便是没有做好人生的终场。历史上,这样的人真是大把存在。
宋朝的秦桧应该不会陌生吧,很多人以为秦桧是无才无德的小人,我不这么认为,他能够给宋高宗做宰相数十年,足以证明此人能力非同一般。秦桧的书法更是独步天下,有兴趣的人可以了解一下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办的的“庆余堂”,匾额三个字便是秦桧的书法体。
根据宋史来看,秦桧一开始是个铁骨铮铮的书生。早年与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押往北方金人老营。秦桧在牢狱中抱着必死的决心,破口大骂女真人。结果受到女真贵族完颜昌的赏识,将其释放,收为幕僚。后来,秦桧念兹在兹不忘中原故土,经过数次与完颜昌的交涉,才得以回到南宋临安府。谁能想到,回到南宋后的秦桧,居然闹出“莫须有”的历史奇闻。
我一直认为,人是非常奇怪的动物,上一秒铁骨铮铮、慷慨就义,下一秒却变成一个令人讨厌的人。以前不了解人性为何如此善变,到今天才大概知道,实际上这是一种“善始者众,善终者寡”的现实写照。“始与终”两者之间,意念一动便是天壤之别。
古来多少人,毁誉始终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