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到2008年特律車展期間,通過公關公司牽線,李書福終於是見到了福特汽車CFO道恩·雷克萊爾,李書福用了30分鐘,終於講出了收購沃爾沃的意願,而當時的福特正在忙着出售捷豹路虎,可能確實還沒到出售沃爾沃的規劃上,另一方面,那就是“Who are you。2009年12月23日,聖誕節前一天,吉利與福特同時宣佈,雙方就收購沃爾沃的主要商業條款達成一致。

在2018年的時候正值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評選了一百位改革先鋒。

但在這100人的名單裏,我發現一位汽車領域的代表——吉利汽車掌舵人李書福。這個就比較厲害了,唯一一位啊。說到這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 對,就是收購沃爾沃。

故事發生在2010年,當時吉利人號稱:“迎娶沃爾沃公主”,但那時候吉利在大多人眼裏是,呱呱呱。

其實早在02年吉利拿到汽車生產許可證時,李書福就提出了這個石破天驚的構想,“我們要去買沃爾沃,現在起就應該做準備了”,那可是02年啊,吉利連最便宜的車都沒造明白。當時會上的所有人都懵了。而李書福給出的理由是“福特汽車購買沃爾沃的目的已經達到,未來的沃爾沃將被福特忍痛割愛”。

這個看似語言的判斷在2007年初基本應驗了,但第一個最大的難題並不是資金、工廠等因素,而是當時的福特並不知道吉利是誰。相互不認識,根本連話都搭不上。

於是李書福當時用了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偶遇。

福特參加什麼,李書福就去參加什麼,不圖別的,就圖混個臉熟。直到2008年特律車展期間,通過公關公司牽線,李書福終於是見到了福特汽車CFO道恩·雷克萊爾,李書福用了30分鐘,終於講出了收購沃爾沃的意願,而當時的福特正在忙着出售捷豹路虎,可能確實還沒到出售沃爾沃的規劃上,另一方面,那就是“Who are you?我憑啥賣給你”。

不過好歹福特對吉利,對李書福算是有了一個印象,當然,這個印象是好是壞,我們就不揣測了。

除了李書福之外,國企汽車廠家當時也有收購意向收購沃爾沃,比如與沃爾沃建立過合資關係的長安汽車,但這時正是2008年,2008年有什麼,-- 不是奧運會啊。是有一個對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重要條件 -- 天時,金融危機。面對當時的形勢,沒有國企願意出頭,那國家自然也就允許了李書福的申請,李書福最終拿到了收購沃爾沃的“通關文牒”。

在金融危機的助攻下,美國汽車銷量一路下滑,這年12月1日,福特汽車明確表示:“認真考慮出售沃爾沃”。

終於,在轉過年來的2009年1月,比爾·福特和艾倫·穆拉利在福特總部面見李書福。李書福講述了自己多年來對沃爾沃的追求,以及對沃爾沃的長遠規劃等等,最終得到了比爾·福特和阿蘭·穆拉利的認可。

接下來遞交標書,項目調查,談判我們就不贅述了。時間來到2009年9月30日,福特汽車公開宣佈,吉利成爲沃爾沃的首選競購方。一個階段性勝利,相當於,訂婚了。

結過婚的師兄師妹應該瞭解,訂婚之後就該聊嫁妝,吉利最希望得到的嫁妝顯而易見,那就是福特最不想給的核心知識產權。據說關於轉讓核心知識產權的事,福特和吉利一度開始冷戰,甚至面臨談崩。

關於沃爾沃的核心知識產權,當時福特是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決不給。而吉利勢在必得,並派遣一組善於談判的專家小組去和福特協商。

當時李書福對派去和沃爾沃談判的小組有一個要求是:沒有時差,沒有時間概念,有事就打電話,或者短信。據說,在談判僵持快進行不下去的時候,李書福還悄悄地趕到英國倫敦給大家打氣,這一時期的李書福被大家描述爲:一個精力過人的人,一個願意採納各種意見的人,一個極爲聰明、敢下決定的人。

2009年12月23日,聖誕節前一天,吉利與福特同時宣佈,雙方就收購沃爾沃的主要商業條款達成一致。當收購沃爾沃進行到最後,李書福把“一個人”的事業變成“400人”的事業,全球包括投行、律所、財經公關等,有400人在爲這項併購交易服務。成爲中國有史以來,對外最爲複雜的併購交易之一。

好,主要商業條款達成一致了,最後的一個難題,錢,你給多少聘禮。

關於錢的事,無非就是多少錢買,多少錢賣,還有就是吉利的錢從哪兒來?要知道當時還處於金融危機的餘威下,吉利拿不出來收購的錢,也很難從金融機構裏借來錢。據說李書福當時只從建設銀行浙江分行貸到了2億美元,這對於收購沃爾沃這麼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

那收購的資金是怎麼來的呢,依靠的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最開始達成合作協議的北京政府在要拿出真金白銀的時候,情況變了,錢不給了。這令李書福措手不及。而當時吉利與福特的談判進入新階段。吉利需要在簽約之前明確融資結構。就在這個階段,成都政府聯繫李書福,並表現出對沃爾沃項目的濃厚興趣。

於是,吉利以一年期借款的形式向幾家國有機構貸款,成都市政府擔保,李書福本人終身反擔保,從成都市順利融資30億元。

不管怎樣,錢是有了,大概估算一下應該有百億左右,那吉利收購沃爾沃花了多少錢呢。經過多次談判,李書福最後給出的報價是18億美元,比之前預估的百億美元縮水了8成多。由於涉及交易金額的巨大變化,福特方面表示,需要通過董事會會議來決定,關於收購沃爾沃的談判因此中斷了一個月。

在2009年年中,他們來到中國總工會,希望中國工會能夠出面制止吉利對沃爾沃汽車的收購。爲此,李書福帶着團隊去了瑞典和比利時,先後拜訪了所有工會領袖和相關政府部門。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在2010年3月27日,吉利沃爾沃項目組與工會達成最後的協議。在達成協議的後一天,吉利收購沃爾沃的協議在倫敦簽署。桌子上堆了半米高的文件,遞一個籤一個,也花了半個多小時才簽完。之後,李書福趴在桌上一動不動,其他人以爲是他太累了需要休息,其實是他哭了。

2010年8月2日,英國倫敦,吉利成功交割沃爾沃轎車100%股權以及相關資產,這個相關資產就包括我們前面提到的知識產權,吉利成爲中國第一家汽車跨國公司。這意味着吉利擁有了沃爾沃轎車商標所有權和使用權、10963項專利和專用知識產權、10個系列可持續發展的產品及產品平臺、兩大整車廠約56萬輛的生產能力和良好設施、1家發動機公司及3家零部件公司、整車和關鍵零部件開發獨立數據庫及3800名高素質科研人才的研發體系和能力,以及分佈於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325個網點的銷售服務網絡等。這些內容都對吉利之後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2007年6月成立“V項目”團隊,到2010年8月正式完成交割,成爲沃爾沃的新老闆,李書福用了3年。在當天接受法國路透社採訪時李書福這樣表達他的感受:“我們已經實現了收購沃爾沃的夢想,但這還不是我們的最終計劃,這只是一個新起點。”確實,沃爾沃的收購,對吉利來說,是踏上了一條發展的快速路,吉利的今天與沃爾沃的收購密不可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