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朋友@我,问咋不拍短视频了?类似于村里读者喊话宋丹丹,咋还不赶快出版《月子》?村头厕所可是没纸了啊。

意思是你拍的速度太慢了,满足不了用户需求。

这个问题提得好。

许多人把拍短视频当成了记录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随手说拍就拍了。

但自打咱开始拍短视频,发现这里面道道行行太多了,随便拍,肯定不行。

朋友婉芸指导了几回,才慢慢上道。粉丝也增长得不慢,上千了。

有人说,拍几十个作品,粉丝才上千?太Iow了吧。

说明啥?说明你拍的东西没有爆款。

啥是爆款?

按咱小城人的理解:播放量上百万,点赞量上十万。

你没有爆款作品的生产能力,就low。

这个说法,咱不抬杠。

粉丝量没上去,有俩原因。

1、你没有持续输出。

2、没及时没开直播。

指望爆款吸粉,会造成粉的粘性不够,另一个也会误导自己输出的频率。

目前咱存在的问题是啥?不能稳定的输出内容。

稳定输出,不是要求天天输出。哪怕每周输出一次也行。

但要定时定点,封面简洁,画风统一。不是今天想起了这个有趣拍这个。明天见了那个好玩拍那个。让机器都无法识别你到底是啥风格。

在日常行为规范中,我们是通过给他人贴标签来区分人群的。现在短视频领域大多采用了这个方法。用算法给你贴标签。

标签垂直,内容垂直,风格垂直。被推送的次数就多。

不要求你能费尽心思出爆款。但必须能有稳定的输出。

哪怕先坚持每个作品的播放量都能上万,这就不容易,能让作品的各方面指标稳定在这个标准上,就基本具备了随时热门的机会。

这些都需要精准策划,认真表达。

哪怕不能像乔这一说天天发,只要有规律,就容易培训粉丝观看习惯。

必须保持好这种持续稳定输出的节奏。

节奏出来了,用户自然会喜欢。

为啥我经常鼓励大家拍短视频?现在短视频太火了。

平阳城甚至还搞起比赛,让各县官员比赛带货。官员带货,看似不务正业,但导向性非常明确,农副产品网上销售会成为潮流。

现在是引导,等以后市场繁荣了,比拼就是服务。

必然会燃爆农副产业的爆发。

当然,最终受益者是不是你,取决于你现在的选择和努力。

销售销的是啥?是你这个人的人品。


为啥网红带货远远比官员带货强很多?

网红在持续不断打造自己的IP。而官员只是短期秀一下而已。

要想在短视频直播领域火一把。要得到用户认可才行。

用户怎么能才能认可?必须持续输出优质内容。

内容为王,搁啥时候都不过时。我们现在需要修炼的就是这种能力。

这不,常姐姐就建议我,可以把《乔这一说》投稿到其它杂志上,譬如投到咱小城《新唐风》上,至少能留个记载。

意思是你天天这么写,仅在朋友圈展示一下,也就一天的生命周期,有点可惜。

这有啥可惜的?

文章能有一天的生命周期也算不错了。至少还有人看。

向常姐姐表达了谢意之后,婉拒了她的建议。

天天写字是咱努力自律的一种方式。发不发杂志,意义不大。

况且,我喜欢自由表达。不喜欢被各种框框卡着。

另外一层意思,是现在牛X人早就不注重纸质出版物了,我们不必为了某种仪式感弄得坏了自己的节奏。

别说知名度不高,发行量不大的期刊。就是《读者》《意林》《特别关注》这些牛X杂志,现在还有市场不?

基本被电子阅读干掉了。

我们不必为了某种仪式感往落后的方向去拓展,没意义。

常姐姐的意思是,你写的那些文字,如果有了杂志社加持,就相当于官方加持了,会给你增加印象分的。

这些,咱不是很看重。

我曾经很正式地在传统媒体做过多年采访,能自由表达不?不能。

别说文字,照片都不能乱拍。不能很好突出主题的照片都要被毙掉的。

大家为了衬托主题鲜明,就照大头照。这么做安全,也容易博得领导喜欢。

能不能搞点自由发挥。一般不能。你必须用正确的方式说正确的话。

为啥读者都不咋喜欢看官样文章?官样文章看似严谨,其实没有一点活力。

普通人谁爱看这个?


普通读者喜欢的,是轻松愉快,是贴近生活的家常话。

光想板着脸教训人的那种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了。

你必须用轻松贴切的语言快速切入时代。

尽可能地增加信息量,以快打慢,这样才能逐步打造出鲜明的个人IP。

互联网的时代,是个人IP崛起的时代。

如果思维退守的话,恐怕守不住。

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兴许能打出一片新天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