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街是畲漢混居的傳統鄉村聚落,以山水、竹林構成自然景觀風貌,以古街、古建築構成鄉村聚落風貌,以畲族民俗風情構成人文景觀。青街畲族鄉位於平陽縣西南部山區,東鄰鬧村鄉。

  青街夜色——攝影師大鵬

  青街畲族鄉位於平陽縣西南部山區,東鄰鬧村鄉;南與蒼南縣橋墩鎮,騰垟鄉,莒溪鎮接壤;西連順溪鎮;北連南雁鎮。爲南雁蕩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組成部分,是聞名遐邇的竹鄉和縣內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民俗風情。以“自然風光旖旎、民俗風情濃郁、文化積澱深厚、毛竹遠近聞名”著稱,素有“竹海畲鄉、生態家園”美譽。

  特別是近幾年,當地旅遊事業迅速竄紅,各地遊客紛至沓來,青街早已是牆內開花牆外香。作爲平陽縣唯一的民族鄉,人多地少、山多田少、畲漢雜居是基本鄉情;是被譽爲“浙南之光、平陽之秀”的施味辛烈士的故鄉。

  青街是山清水秀、風景迷人的南雁蕩風景區的組成部分,具有豐青街畲族鄉富的旅遊資源。青街因水成街,以林聚水,青山疊翠,四水環繞。枕青山、環青溪、面竹屏是青街的一大特色。

  青街爲山間盆地,選址非常講究藏風得水,選址者匠心獨運可見一斑。境內山巒疊嶂。

  茂林修竹,溪河縱橫,風光如畫。森林覆蓋率達82%,蓄有毛竹1.2萬畝。種植毛竹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四季產筍,是平陽的主要產筍地。

  青街是畲漢混居的傳統鄉村聚落,以山水、竹林構成自然景觀風貌,以古街、古建築構成鄉村聚落風貌,以畲族民俗風情構成人文景觀。

  歲月靜好

  三者交相輝映更凸顯了青街永久的人文魅力。

  一幅“當戶青山延秀色、環門綠水起文波”的楹聯則將青街文秀之氣概括得一覽無餘。

  (以下是用手機隨手拍攝的一些夜景)

  青街鍾靈毓秀,崇文重教,民風淳樸,至今仍傳承着一些傳統特色的工藝、風俗。青街畲族爲明代福建外來移民,雷、藍、李、鍾是畲族四大姓,他們主要居住在山區,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形態。畲漢兩族和睦相處,互幫互愛。

  畲族人民更是以勤勞、誠實、勇敢、能歌善舞著稱,形成許多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習慣和節假慶典。畲族的歌謠、服飾、傳統習俗是不可多得的人文資源,其中最具特色的節假慶典要數畲族的三月三賽歌日。畲族男女成羣結隊,齊集廣場,通宵達旦盤歌對歌,氣氛熱烈,場面宏大。其它如婚嫁習俗、唱歌入山,也別有一番風情。

  青街畲族民俗館創辦於2001年,極具地域特色。該民俗館內共收集了竹製生產用具、竹製工藝品、竹製樂器、畲族服飾、早期畲族民間生活用品等 500多件精品,分門別類設置在各廂房內。

  有服飾冠戴、傳統器皿、遠古遺響、晝耕夜讀、一生習俗、臥室起居、古雕珍品、畲鄉名人、丹青妙筆、生活剪影、竹器集粹等11個展廳。竹器經過能工巧匠之手能編結出五花八門的竹製品,品種包羅萬象,形態惟妙惟肖,成爲極具收藏價值的旅遊紀念品。

  展廳內陳列的畲族新娘服飾、繡花服裝和冠帶令人目不暇接,彩繡羅帕、護身綵帶、銀珠鳳冠、腰圍肚兜、七色掛包、繡花香囊、苧麻刺繡制服等顯得稀罕而貴重。

  (以下作品是在青街拍攝的一些人像婚禮)

  一生習俗展廳按畲鄉風情、閩南習俗分九組設計陳列,反映了千年來的畲漢人民的民俗風情。整個展廳由塑像人偶組成。從媒婆說親、送禮訂婚、花嬌迎娶、成親拜堂到分娩、抓周、上學、做壽、殯葬儀式等,木偶形象各異,神態逼真,營造出吹吹打打、迎親喜慶的熱鬧氛圍。

  你53個北港(水頭.騰蛟.南雁.麻步.山門.鳳臥.懷溪.順溪.鬧村.青街等)朋友已經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