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中國增加核武庫的時間內,美國一樣可以增加核彈頭的生產,以確保自身的核武器優勢。“確保互相摧毀”戰略並不是簡單的計算用多少枚核彈頭把對方的國土炸一遍,否則蘇聯就用不着生產那麼多的核彈頭了,畢竟蘇聯核彈頭通常威力更大,國土面積也比美國大不少。

來源:炮火筆記

胡總編輯的話在網上引起了很多討論,認爲造上千枚核彈頭就能抑制美的戰略野心和對華衝動。這個觀點很有意思,我也來湊個熱鬧,說說個人看法吧。

我們都知道,隨着中美國力的逐漸接近,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美國對中國的敵視態度也在逐步加深。這種敵視會因爲中國核武器數量的增加而緩和嗎?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在冷戰期間,美國與蘇聯展開全方位的角力,從資源爭奪到經濟封鎖再到軍備競賽,美國對蘇聯的手段和態度比他在今天對中國的壓迫要強硬而有效得多。而當時美蘇的核彈頭數量對比是多少呢?如下圖所示:

美俄核彈頭數量在不同時期的變化

我們可以看到蘇聯核彈頭數量後來居上,甚至大大超過了美國,然而這麼多核彈頭帶來的並非是美國對蘇聯態度的軟化。與此相反,美國聯合了更多的國家,甚至不惜扶植往日的對手,也就是中國,來幫忙牽制蘇聯。而專注於發展軍事工業的蘇聯則陷入了巨大的內部矛盾,最後解體了。

而美蘇當年爲什麼要造這麼多核彈頭呢?是因爲造的多就能讓對方服軟嗎?

美蘇之間的核彈頭競賽並不是無腦比數量的意氣用事,而是經過了大量的計算分析才定下的生產計劃。畢竟美國有國會老爺盯着,預算不能亂花,而蘇聯的經濟實力有限,拿不出那麼多錢來打腫臉充胖子。那麼這些足以毀滅地球上百次的核彈頭是爲什麼會被建造出來的呢?這就要談到美蘇的“確保互相摧毀”核戰略上來。

世界各國進行的核爆炸次數和地點(1945~1998)

“確保互相摧毀”戰略並不是簡單的計算用多少枚核彈頭把對方的國土炸一遍,否則蘇聯就用不着生產那麼多的核彈頭了,畢竟蘇聯核彈頭通常威力更大,國土面積也比美國大不少。核戰略的宗旨是贏得核戰爭。畢竟真正的戰略家都明白,同歸於盡的核戰爭是不可接受的,如果能夠確保在對手的核武器被全部消滅或者用完時,自己剩餘的核武器還能摧毀對手的大半的工業能力和大量的人口,這纔是真正的核勝利,纔是有效的核威懾。所以“確保互相摧毀”實際上指的是優先摧毀對方的核武庫。

電影中描繪的核末日

美蘇雙方的核武庫都是由陸基、海基和空基核力量組成的三位一體。要摧毀這些核武器需要大量的核彈頭。在雙方的戰略規劃中,美蘇是如何摧毀對手核武庫的呢?

先說陸基。陸基核武器主要有發射井固定發射和拖車機動發射兩種武器。固定發射井的洲際導彈個頭更大,威力更強,打擊精度也更高。爲了提高生存能力,存儲這些導彈的發射井進行了防爆加固,還配備了衆多的假目標。要消滅這些導彈就需要高當量的核彈頭精確命中發射井頂蓋,採用地爆的方式毀傷井裏可能存在的洲際導彈。由於假目標的存在,完全摧毀對方的發射井就需要使用大量的核彈頭。

美國MX導彈系統的部署原案之一:200枚導彈和4600個掩體

而對於機動發射的核導彈而言則需要實時精確掌握對方的位置,然後用大量的相對較低當量的核彈頭採取低空引爆的方式將其活動範圍完全覆蓋掉。由於早期核導彈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其燃料也不能長期安全的保存在彈體內,需要在發射前臨時加註,率先發射的一方有機會趕在對手加註完成之前把對方的核彈炸燬在地面上。

空基核力量通常都是低當量短射程的機載核導彈,配以核炸彈進行戰術核轟炸,基本沒有洲際攻擊的能力。只能在歐洲戰場上發揮作用。美蘇雙方針對這種情況通常會使用戰術核導彈來壓制轟炸機的基地,而緊急起飛的少量轟炸機羣則交給攜帶核戰鬥部空空導彈的截擊機來進行攔截。

F-106截擊機發射AIR-2對空核火箭

海基核力量在人們的印象中往往是生存能力強,毀滅能力更強的戰略核潛艇。然而核潛艇的發射程序相當的繁瑣。一方面帶彈巡航的核潛艇如果下潛太深則無法接收指揮機關的發出的命令,他們需要定時上浮來接收命令。而衛星通信在戰時大概率是無法使用的,只能接收來自陸地電臺的命令。這種命令的通信效率極低,傳輸速度往往以字節每秒來計算。此時的核潛艇對於固定翼反潛機而言是個非常好發現的目標。此外,爲了確保潛射導彈的精度,潛艇通常也會有固定的發射陣地,並不能隨便找個地方停船發射。

美軍MK-45核魚雷

在和平時期美蘇對雙方核潛艇都採用一對一的盯梢策略,一旦有對方潛艇出港,沒多久就會被埋伏在附近的攻擊性潛艇盯上,能不能甩掉對方就要看雙方的造船水平、水文積累和指揮藝術。真要動手打起來的話,美軍方面的準備是用優勢海上兵力將蘇聯潛艇堵在兩個堡壘海域出不了門,美軍核潛艇直接往蘇軍潛艇陣地裏用核魚雷燒開水。而蘇軍方面的準備則是全家老小一波流,所有的海空力量掩護核潛艇衝破北約的防線,進入大西洋或者北冰洋的發射陣地發動核反擊。

當然,除此之外,美蘇也有大量的反導攔截計劃,在早期無法保證攔截精度的時代背景下,攔截彈自然也是首選核武器。美蘇的高空核試驗曾對民用設施產生了大範圍的影響。

美國進行高空核武器實驗

在這種戰略核大戰的指導思想下,美蘇雙方自然要瘋狂的發展了數萬枚核彈頭。同時也對雙方都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尤其是財政喫緊的蘇聯。所以雙方在1969年開始就談判要削減戰略核武器。直到現在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爲止一共陸續簽訂了8個主要條約。才把雙方處於部署狀態的核彈頭限制到了1550枚以內,運載工具700發以內的水平。而美國的核武器其實超過3200枚,俄羅斯也保有2400枚以上。

美俄現存核武器數量

就在條約即將到期的今天,美國不僅在不斷的拖延續約談判,還表示要將核武庫更新換代,還要拉着中國一起來談一個新條約。這一點很清楚的表明了美國並不懼怕核軍備競賽,畢竟中國即使將核武器增加到一千枚,美國的核武器數量也比中俄加起來還要多。而在中國增加核武庫的時間內,美國一樣可以增加核彈頭的生產,以確保自身的核武器優勢。

中國增加核彈頭則更是給了美國擴軍的藉口,國會必然主動塞錢給軍隊讓他們增加核彈頭數量。而美國政客則會更加肆無忌憚的對中國進行抹黑攻擊。而歐亞各國都會向美國靠攏,對中國施加壓力,就如同當年他們對蘇聯所做的那樣。畢竟和經濟利益比起來,安全更加重要。

常規軍力不足,有核力量又如何?古巴導彈危機殷鑑不遠

另一方面,中國的小型核武庫對於俄羅斯而言也是一個安慰:中國核武庫能保證完全擊垮一個對手,那麼俄羅斯相對而言就是安全的。如果中國大規模擴增核武庫的話,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必然也會受損。到時候中俄關系是否還會如現在這麼穩固就不好說了。畢竟美國的陸基核導彈瞄準俄羅斯,一部分海基核力量瞄準中國,到時候俄羅斯是否也要效仿呢?

所以,大規模的增加核彈頭數量並不是一個讓美國屈服或者獲得美國尊重的選項。只會讓其他國家產生危機感,從而讓美國獲得更多的支持,使他更加肆無忌憚,這與中國和平崛起的長遠目標是不相符的。中國需要做的是提升核武器質量,發展核武器的生存和突防能力,發展常規武器的質量和規模,以確保對美有限核威懾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同時發展經濟和文化水平,獲得更多的國際認同,分裂美國和傳統盟友之間的關係。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切不可急功近利,一蹴而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