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要迈向深蓝,航母是必须要迈过去的坎,12年中国终于将瓦良格号运回了中国,之后才有了辽宁号,有了紧随其后的002号自主国产航母。如今没有国家会质疑中国的航母化实力,核动力也只是时间问题,但时间回到十几年前,西方的军事专家对中国要建造自己的航母无疑是不相信的。西方判定中国航母是废铁,中国科学家让歼-15上舰给出中国答案。
对从未接触过航母技术的国家来说,从航母建造,航母动力系统再到舰载机的一系列问题,每个环节都需要克服攻克,中国在运回瓦良格号后一些问题虽然得以解决,但是正如当时西方国家所说,中国海军要实现航母化还需要克服两大难题,一个是舰载机飞行员培养,一个是拦阻索的难题。
航母的作战核心在于舰载机,但战机在海上平台着陆是一件危险的事,以美国为例,美军自从有了航母后共损失了1万多架舰载机、8000多名舰载机飞行员。航母以及舰载机作为战争利器风险并不低,其中舰载机降落又是让舰载机在航母上安营扎寨的难点。此前国际上拥有生产拦阻索能力的国家只有英美以及俄罗斯,但这一技术属于军事重要技术,中国想通过这些国家获得相关技术是不可能的,摆在眼前的只有一条路,从零开始。
尽管国外的军事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引进瓦良格号注定只能沦为废铁,但在2011年底,歼-15还是成功上舰完成了起降演练。拦阻索问题得到完美解决,其背后的最大功臣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一名职员,来自船坞三部钳工四班的班长戴振涛。
戴振涛虽然没有名校光环,但是在自己的技术领域确实当之无愧的专家,正是在他以及背后团队的钻研下才攻克了拦阻索的难题。在2015年央广网曾对戴振涛进行了报道,称其为“船舶心脏的把脉人”。
在辽宁舰的建造中,戴振涛及其团队参与了包括拦阻索、飞机自动轮档装置在内的1000余台套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在工作之外他是鲜为人知的普通人,但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大国工匠”,中国才能在面对一个个技术问题时攻坚克难,打破西方的封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