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疫情影響,我們對沖擊新目標的路徑進行了系統校準,以中糧自身相關資源和關聯企業向文登集中爲契機,以主業升級爲支撐,以新項目落地爲引擎,拓展延伸產業鏈條,全力打造國內最大的休閒食品生產基地。通話間隙,李濱介紹,公司全力推進的中糧食品科技產業園項目於5月2日獲得上級管理公司的批覆,項目啓動進入倒計時,“這讓我們衝擊新目標的底氣更足了”。

“倒計時!”5月8日上午,文登區中糧食品(山東)有限公司的辦公室裏,總經理李濱的工作電話一個接着一個。通話間隙,李濱介紹,公司全力推進的中糧食品科技產業園項目於5月2日獲得上級管理公司的批覆,項目啓動進入倒計時,“這讓我們衝擊新目標的底氣更足了”。

李濱坦言,央企項目直面的逆境挑戰絲毫不比民企少。疫情對休閒類消費的影響顯而易見,面對各種未知風險和不確定性,作爲休閒類食品加工企業的中糧食品(山東)有限公司何以底氣十足?答案就藏在其生產研發的現場裏。

經過車間二樓一條長長的參觀走廊,各個無菌車間盡收眼底。透過一扇扇巨大的玻璃窗,只見各種通體鋥亮的不鏽鋼設備分佈於各個車間內,身穿淺藍色帽服的工人們正熟練操控設備。推開其中的一扇車間大門,堅果烘烤的濃郁香味隨即撲面而來。

“公司主要從事花生製品加工以及堅果休閒類食品的深加工。我們眼前可見的這些生產設備,有一部分是剛完成升級改造的,它們承載着公司在管理提升、產品品質改善以及生產成本控制等一系列具體目標。”辦公室負責人範強說。

一個“4毫米的改變”,以小見大地印證着範強的話。一間烘烤車間內,兩臺外形完全不同的通體不鏽鋼烘烤設備正在運作着,一臺烘烤設備的烘烤板網孔很密,不足1毫米,而另一臺的卻明顯大了些,約有5毫米圓孔。

“原來這臺設備使用密網,雖可一機多能地烘烤麥片、堅果等,但我們發現它在烘烤堅果的性能上是有提升空間的。”工程設備部負責人牟立新說,爲提質增效,他們設計開發了這種大網孔烘烤設備來專門烘烤堅果,使透熱風效率更高,產量上每小時能增加0.3噸,並且耗能更低,產品口感也更好。

“工程設備團隊就像公司的‘鋼鐵俠’,以工匠的恆心,每天都在與難題較量,僅今年以來已完成相關技術改造15項。這是我們衝擊新目標的基礎保障。”範強說。

一邊是苦練內功,一邊是繼續蓄能。研發經理朱曉蕾介紹,復工復產以來,通過競品對標和反覆測試,他們對堅果烘烤、燕麥產品烘烤、花生烘烤工藝等進行了全面技術改造,產品的感官指標、理化指標和微生物指標比以往明顯提升。“今年,公司還將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引入健康產品概念,與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深度合作,共同開發儲備新品。”範強說,除了研發能力提升,原料把控 、質量安全、品牌建設、市場拓展等各個業務部門也都已進入“戰時狀態”,及時調整戰術,全力應對逆勢帶來的考驗。

廠區東側,一個更大的“棋局”正在緊鑼密鼓擺開。範強用手指的廠區東側一大片空地,將成爲公司新的“增長極”,也將是企業衝擊新目標的新“戰場”。“根據中糧集團統籌安排,加大投資力度,實施中糧食品科技產業園項目一期建設,將產能提高到5萬噸,並整合中糧山萃公司業務,進一步做強花生主業、做大堅果品牌業務,全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比增長50%。”範強自信滿滿地說。

“衝擊新目標,沒有捷徑可走。針對疫情影響,我們對沖擊新目標的路徑進行了系統校準,以中糧自身相關資源和關聯企業向文登集中爲契機,以主業升級爲支撐,以新項目落地爲引擎,拓展延伸產業鏈條,全力打造國內最大的休閒食品生產基地。”李濱說。

這一戰略佈局將貫穿三年。根據中糧集團同文登區人民政府簽訂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糧集團將用三年時間,利用文登區完善的配套設施和當地農產品優勢,依託中糧集團全產業鏈及我買網專業化銷售平臺,打造中糧集團旗下的山萃、時怡、屯河、梅林、中糧糖業及福臨門等品類的生產加工中心。2021年至2022年,在陸續對中糧堅果業務、花生食品業務進行整合的基礎上,利用中糧集團的品牌和資源優勢引進相關配套企業進駐,形成集中集聚的發展態勢,力爭2022年營業收入突破20億元,建設中糧集團綜合性休閒食品生產基地。(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杜曉瑩/文資料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