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國捐軀後,他被授予“民族英雄”稱號,但其事蹟卻被淡忘。奧運賽場上,王潤蘭參加了重量級拳擊預賽。

在今天,奧運會可謂是全球盛典,若是能在奧運會上能拿到獎牌,對於祖國來說就是功臣了,但是你們可能不知道,我國首次參加的奧運會,艱苦的無法想象。1936年,舉辦了柏林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爲了籌集路費、食宿費等,不得不提前4個月出發,沿途賣藝。一路湊錢纔到了德國柏林。
可以說,抗戰時期的奧運英雄,一點都不像現在這麼嬌貴,受到萬衆追捧,即便鬧點事情也可以得到優待。在內心深處,他們或許有些小得意,但從根本上來說,他們更是一名普通軍人!所以,抗戰一起,他們照樣上戰場,沒有任何特權。
王潤蘭,作爲一名軍人,跟隨部隊阻擊日軍四個晝夜,最終以集束手榴彈炸敵人坦克時壯烈犧牲。由此,他成爲中國第一個殉國的奧運英雄!
王潤蘭1913年出生於河北饒陽縣一個鄉紳之家,後考入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二軍軍長商震舉辦的河北軍政學校第二期。入學不久,王潤蘭被選入西洋拳擊隊學習拳擊。1936年柏林奧運會,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組織派出69名運動員(男67人,女2人)分別參加田徑、游泳、舉重、拳擊、自行車和籃球、足球等項目的比賽。第三十二軍西洋拳擊隊全體南下參加拳擊選拔賽,王潤蘭、靳貴第等人入選前4名。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窮到什麼地步呢?現代人根本無法想象,最基本的一條是:連買統一服裝的錢都沒有,所以只能各自穿衣參加入場儀式!
奧運賽場上,王潤蘭參加了重量級拳擊預賽。他打敗了葡萄牙、日本、英國選手。在和荷蘭選手的比賽中,他被對手打裂上脣仍屹立不倒,被媒體讚譽爲“中國硬漢,雖敗猶榮”。王潤蘭獲得了決賽權,但被歧視中國的奧組委蠻橫地取消了資格。
王潤蘭回國後,擔任了第三十二軍補三團三營排長。1937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在奧運賽場上壯志未酬的王潤蘭,並未退縮和猶豫,堅定投入到了慘烈的衛國戰爭之中。1937年8月,在河北元氏戰役中,王潤蘭堅守陣地四天四夜,雖然負傷卻依然不下火線,最終因爲日軍坦克猖狂,於是就身上綁滿手榴彈與日軍坦克同歸於盡,享年24歲。
爲國捐軀後,他被授予“民族英雄”稱號,但其事蹟卻被淡忘!直到前些年,河北一地方報紙做奧運歷史人物報道後,記者接到電話王潤蘭後人電話,才知道王潤蘭這麼一個人物!否則,就要被徹底淡忘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