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17日, 瀘縣況場鄉“朱德舊居”首次開放。

朱德一生中三次來瀘縣,爲時最長的一次是護國護法戰爭期間的1916年至1920年。

況場朱德舊居原爲“陳家花園”,是當地一陳姓鄉紳私家莊園,始建於1827年。1918年,朱德率部清鄉剿匪,曾在這裏設指揮部,歷時七月餘。

1984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改作“朱德舊居陳列館”,經歷時兩年的維修、陳列,1986年朱德誕辰100週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

1991年,“朱德舊居”列爲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0年前,百姓在況場豎功德碑

1816年,朱德參加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的護國戰爭。在川南作戰中,採用靈活機動的戰術,以少勝多,驍勇善戰,屢建戰功。

護國戰爭後,川南匪患猖獗,一批北洋軍殘部落草爲匪,佔山爲王,於1918年春在忠信、宜民兩鄉燒、殺、掠奪,打家劫舍,欺壓百姓,無惡不作。

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紛紛要求駐瀘州靖國軍第二軍第十三旅旅長朱德爲民解除兵災匪患之苦。

朱德決定力解民懸,率部迅速蕩平崇義、忠信兩鄉匪患,隨即移師宜民鄉,駐紮況場陳家花園,指揮剿匪,歷時半年之久。

1918年5月,朱德率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況場,一舉殲滅匪首惡霸戴步洲、文安全,活捉匪首李得村。

在歷時6個月的剿匪戰鬥中,以“殲匪首、赦脅從,繳械投誠者仍給槍錢”這一政策的震懾下,匪患得以平息。

1918年12月,各界人士於在況場豎“除暴安良”功德碑一座以資感戴。

朱德舊居,偉人在瀘州的足跡

陳家花園建於清道光年間,是典型的川南水閣涼亭建築。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這裏是瀘縣國營酒廠通灘分廠況場車間。八十年代,酒廠遷出,改建爲“朱德舊居陳列館”。

進入朱德舊居陳列館,入眼即是“除暴安良”和“救民水火”兩座豐碑。

走過水池小橋,可以看到朱德的客廳、書房、寢室以及部下的住處。

主展廳陳列朱德元帥塑像,從“在瀘縣活動年表”中看到朱德大戰棉花坡的英勇形象;

從詩社和詩聯中,展示了朱德探索真理、尋求革命之路的軌跡;

從剿匪戰鬥中,我們看到了朱德多年服務人民、人民擁戴朱德的生動史實;

同時也看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朱德到瀘州視察瀘天化、瀘州醫學院時與人民羣衆心心相印的情景;朱德與蘭花的情節、與羅漢鄉農民的情節……

這些歷史的陳述,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朱德在瀘州所創下的歷史功績和留下的閃光足跡。

2014年12月,朱德銅像在瀘州況場朱德舊居陳列館落成。

朱德銅像通高230釐米,重750公斤,黃銅材質。基座採用整塊青石,基座尺寸爲長78釐米,寬64釐米,高56釐米。其高56釐米寓意自1916年2月至1920年10月朱德在瀘州戰鬥56個月時長。

(鳳凰網四川綜合)(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