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门内门外阅古今 为《永乐大典》插图填色[

法制晚报讯(记者 马晓晴)今天(11月17日)下午,“门内门外阅古今”活动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本次活动围绕“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进行,分为展览讲解和填色创作两个环节,这也是国家图书馆首次举办为《永乐大典》插图填色的活动。

参观《永乐大典》 了解插图纹样

“大家知道吗?国家典籍博物馆的正门就是取材于《永乐大典》‘门’字册中的‘凌花双龟背’纹样,进行设计创作而完成的。”今天下午2点,记者来到国家典籍博物馆看到,20余位参与者正在参观《永乐大典》文献展,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最小的参与者只有七八岁,而最大的已有73岁。

在讲解环节,讲解员为参与者讲解了《永乐大典》产生的背景、经过、主要内容、版式以及其流散和回归的历史。通过参观永乐大典“门”字册内的插图纹样,认识中国门制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包含的造型艺术及美好寓意,让观众去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造型艺术。

今年68岁的王女士和她73岁的老伴冯先生是此次参与者中年纪最大的。“我们经常去博物馆和图书馆,我今天早上还在文学馆看书呢。我以前对《永乐大典》不太了解,这次听了讲解,我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以后我可以根据兴趣深入的去了解《永乐大典》,以后我打算再带孙子来看看。”王女士说。

观众动手为《永乐大典》插图填色

“这是专门吃人噩梦的上古神兽‘貘’,这是‘凌花双龟背’纹样,这些《永乐大典》中的插图都是黑白的,接下来同学们把它涂上颜色。”在动手环节,老师向观众展示并讲解中国传统门棂、隔窗的构成及配色,在普及了基本的颜色知识及配色方法后,现场提供材料,让青少年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进行色彩创作。

据国家图书馆展览部讲解服务组组长朱莺介绍,《永乐大典》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之一,它成书于明永乐之初,重录于嘉靖之末,汇集了上至先秦,下讫明永乐年间的图书七八千种,共11,095册,22937卷(含目录和凡例60卷),3亿7千万余字,可谓是旷世宏编,“合古今而集大成”,且所采纳典籍基本保持了书籍的原始内容,诸多佚文秘笈、典章制度赖其得以流传后世,造福学人,被誉为“典册渊薮、佚书宝库”。

《永乐大典》里面有不少插图,这些图画是明代画家采用白描手法,描绘出山川、名物、人物、城郭等,形态逼真,十分精致,是古代书籍插图中的精品,更是我国古代插画艺术的宝贵遗产。“此次是国家图书馆首次举办填色创作活动,希望可以引起青少年对《永乐大典》的兴趣,同时让同学们学习色彩搭配原理。”朱莺说。

朱莺告诉记者,“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自今年9月28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国家典籍博物馆也是“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自开馆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动,从深度和广度上加深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利用亲自动手体验、多媒体互动等手段,让广大青少年真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据悉,今年12月份,国家典籍博物馆还将再次举办“门内门外阅古今”活动,届时观众可通过“典籍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免费报名参加。

摄/记者 杨益

图1为,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正在为观众讲解《永乐大典》中的插图

图2为,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正在辅导青少年为《永乐大典》中的插图填色

责任编辑:郑月(EK012)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