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彭遨的犧牲對紅軍部隊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尤其是跟隨過彭遨一同作戰的戰友們,他們將自己僅有的一點積蓄湊了起來,寄給了彭遨遠在湖南老家的妻兒們,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等到了見面後,老婦人說她叫彭秀蘭,從湖南趕來北京看病,但是躺在病牀上的吳信泉仍然是不知所云,彭秀蘭接下來報出的一個名字卻讓在場所有的人都呆住了,那就是彭遨。

新中國建立以後,我國特別優待戰士們的後代,尤其是那些父母爲新中國犧牲生命而留下來的孤兒們,但是在那個我國地域廣大信息不通的年代,還是有部分人沒能夠享受到國家的補助,但只要一經證實,政府就會及時補上並且給予一定的幫助,即便時間過去很多年。

1981年,在北京醫院住院的吳信泉中將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來訪請求,一個從湖南農村趕過來的老婦人想要見他一面。吳信泉滿心疑惑,這個人是誰?等到了見面後,老婦人說她叫彭秀蘭,從湖南趕來北京看病,但是躺在病牀上的吳信泉仍然是不知所云,彭秀蘭接下來報出的一個名字卻讓在場所有的人都呆住了,那就是彭遨。緊接着,醫院火速爲彭秀蘭安排入院等一系列手續,北京好幾個早已經年過花甲的將軍們在專人的幫助下還特地趕到彭秀蘭所在的醫院,只爲特地來探望她,這奇怪的場面一時之間令醫護人員們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這彭秀蘭是誰?怎麼會驚動好幾位開國將軍前來探望呢?

要解開這個疑惑,就得先從彭秀蘭口中的彭遨開始說起。彭遨出生於湖南的一戶普通人家,家中世代務農,到了彭遨這一代,父母拼死也要送他去上學,就這樣,帶着父母的厚望,彭遨成了村裏少有的讀書人。這個年輕人絲毫沒有辜負父母的期待,他不僅成績斐然,而且有一顆熱血報國的心。在他16歲那年,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了,這個外表身量還未徹底長開的小夥子卻拿着喇叭和一大沓宣傳單跑到人羣最密集的地方進行演講和宣傳,痛斥外國人的無恥行徑。

接着,他又積極主動的組織同學們參與愛國教育建設,力圖讓衆多中國民衆早日從麻木黑暗中覺醒,共同抵禦外侮。當時有人評價彭遨,哪裏有不公,哪裏就有彭遨組織的遊行示威。這個羸弱的讀書人,冒着生命危險用盡自己的力氣只爲換得公道。後來的彭遨接受了先進的社會主義思想,深感唯有共產主義才能拯救新中國,於是他毅然決然的加入了葉挺所帶領的紅軍部隊,棄筆從戎。

在組織遊行活動時有多拼命的彭遨,在戰場上就有多拼命。在湘南戰場上,他是第一個把紅旗插頭插在郴州城頭的勇士。緊接着,國民黨發動進一步的進攻,他帶領手下的勇士們埋伏多日,成功殲滅了一個團,但此時他們顧不得歡呼,而是要馬上趕往下一個戰場,國民黨不斷加大進攻人數數量,在此時唯有以死士衝鋒的辦法才能爲紅軍開闢一條道路,徹底圍堵國民黨部隊,而這個衝鋒隊的帶頭人正是彭遨,最後,彭遨成功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防鎖,我軍大勝。

彭遨立下了赫赫戰功,帶領戰友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他的名號甚至還一度傳到了國民黨部隊裏去,但是天妒英傑,在1933年的一場戰爭中,彭遨不幸被敵軍發現,最後壯烈犧牲,年僅30歲。彭遨的犧牲對紅軍部隊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尤其是跟隨過彭遨一同作戰的戰友們,他們將自己僅有的一點積蓄湊了起來,寄給了彭遨遠在湖南老家的妻兒們,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時過境遷,彭遨的孩子們也早已都花白了頭髮,但是父親鮮活的模樣他們卻一直沒有忘記,而彭秀蘭正是彭遨的女兒,她身患嚴重的胃病,家中又拮据,思前想後,唯有尋求當初曾與父親共同作戰的吳信泉中將的幫助才能夠渡過難關。吳信泉看見彭秀蘭,就像看見自己的女兒一樣,盡力的爲她提供幫助,在北京的好幾位開國將軍都與彭遨是莫逆之交,如今聽聞他的女兒來北京,馬不停蹄的就趕到醫院探望。湖南一老婦到北京看病,驚動多位開國將軍,她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