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个远在北京武穴人的童年经历,你也一样吗? 记忆中的酥糖

童年的记忆是苍凉的。

物资的贫乏让过年成了我童年最大的渴望,过年意味着有好吃的,有新衣穿,可拜年走亲戚……

那时猪肉八毛钱一斤,养猪却吃不到猪肉,一头猪从年头养到年尾,卖给当地食品所,父亲带回来的只是猪头猪脚猪肠猪肺,大年三十母亲用这些“猪杂”加上海带豆泡,用罗贯熬一锅汤就算是“还年福”(吃年饭)。大年初一,小孩成群结队挨家挨户拜年,桌上摆的大多是花生、薯果、蚕豆,好点的有精豆、洋糖鼓、桃糕等,只有在国营单位上班的家庭才有酥糖,那时酥糖在我的故乡花桥一带不叫酥糖,而是叫“封尔糖”,大概是因用纸封成的原故,那时“封尔糖”用蜡纸包成的长条状,颜色一律微黑,十条一袋,由公社供销社糕饼坊小作坊式生产,凭票供应。供销社高饼坊是个让人向往的地方,除了做“封尔糖”,还做发饼、洋糖鼓和金豆等。

我们村里有一位同志在供销社糕饼坊工作,发工资的,家里相对殷实一点,因此,我每年拜年第一个到他家。

记得那年大年初一,我到他家拜年,走的时候他给了我一封“封尔糖”,我高兴得蹦蹦跳跳拿回了家,父亲剥开酥糖纸,往我嘴里到,不一会就吃完了,感觉还想吃,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吃酥糖,感觉非常好吃。后来又有一年春节,父亲用供应票买了三袋“封尔糖”过年,我一口气吃了三封,结果一天没吃饭,口里泛酸,大人们说是“年饱”到了,不吃饭也没大碍,现在想起来,是内伤食积的原故。以上故事均发生在1978年以前。

流光一闪四十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资渐渐地变得丰富起来,酥糖生产也突破了小作坊生产方式,最初是武穴食品厂(国营单位)大量生产酥糖,后来又出现了多家食品厂生产酥糖,酥糖从长条状衍变成正方形麻将状,包装也从塑料袋包装变成精美的盒式包装,颜色也从单一黑色发成展成有黄色有黑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美雅酥糖、广济酥糖、双和酥糖、振雄酥糖等等,各式酥糖花样百出,突破传统酥糖制造原料,用玉米做的酥糖也被推出,蔚为大观。

物资生活的富有,让人们胃口变得骄贵起来,过年酥糖买的人多,但吃的人少,买酥糖基本上是过年拜年作见面礼送人,每年春节,武穴市拜年客手中提的八成是酥糖,街道上酥糖一摞摞摆在路边卖,到了正月十五后,酥糖基本上无人问津。

武穴酥糖的历史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从吃不到,到不想吃,从独家生产到多家食品公司生产,从简包装到精包装,甚至衍变成酥糖文化,印在包装盒上有酥糖的起源和故事。作为武穴市土特产酥糖已享誉全国,让人欣慰。

今年五月,我到北京见到了一位在央广购物公司担任董事长的朋友,湖北鄂州人,他的公司每年销售额超过20个亿,都是通过央广购物频道销售全国各地土新奇特产品,当我问及能否把武穴酥糖通过他公司平台销售时,他说“武穴酥糖我也很熟悉,但比孝感麻糖在全国名气要小些,可以尝试”。他接着说“武穴酥糖文化元素有,包装也很精美,味道香酥甜脆也不错,如果能从食用元素中再加一些健康元素,比如说加一些能降三高的食材,并作为一个亮点推向全国,效果是否会更好些”。他的话让我深受启法,如何让武穴酥糖从吃到吃出健康,我们武穴的企业家也应该值得研究。

一个好的产品可以带动一方经济,此次武穴市酥糖文化节,是武穴市委市政府的明智之举,双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办单位,我真心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作为引领武穴酥糖的标杆,融入武穴酥糖更多元素,把武穴这一特产真正做成食用性和实用性,而不仅仅是过年相互馈赠,衷心祝愿此次活动圆满成功!

罗虞跃2018年11月7日于北京

▍作者投稿:洛水灵龟 笔名

▍图文编辑:扁扁

▍微武穴业务合作电话:13409992039

法律顾问:湖北道辉律师事务所 张胜律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