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古時雅稱“延壽客”,《神農本草經》所載稱之爲“鞠華”。菊花又有甘菊、真菊、家菊、甜菊花等別名。

菊花品種極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論述菊花的品種多樣(“九百種”),強調入藥須選擇單葉味甘的菊花。他說:“菊之品九百種,宿根自生,莖葉花色,品品不同。……其莖有紫赤、青綠之殊;其葉有大小、厚薄、尖禿之異;其花有千葉、單葉、有心、無心、有子、無子,黃、白、紅、紫、間色、深淺、大小之別;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單葉味甘者入藥。”

菊花更有多方面的用途,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草部》中載:“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實,備受四氣,飽經露霜,葉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稟平和。昔人謂其能除風熱,益肝補陰,蓋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髒也。補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則風息,火降則熱除。用治諸風頭目,其旨深微……其苗可蔬,葉可啜,花可餌,根實可藥,囊之可枕,釀之可飲,自本至末,罔不有功。宜乎前賢比之君子,神農列之上品,隱士採入酒斝(jiǎ,音甲,古代銅製酒器),騷人餐其落英。”

菊花是以菊科植物菊的乾燥頭狀花序入藥。沿用至今,按藥材產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藥用菊花主要分爲四大品種,即亳菊、滁菊、貢菊、杭菊。 1

亳菊

主產安徽亳州,品質最佳。 2

滁菊

主產安徽滁州,有“金心玉瓣,翠蒂天香”之譽。 3

貢菊

產於安徽歙縣,又稱徽菊。 4

杭菊

主產於浙江桐鄉等地,又有杭白菊與杭黃菊(黃甘菊)之分。

來源/《中國醫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