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時代,是一個真正的亂世,戰火蔓延了中原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在當時,諸侯想要爭霸,需要文臣謀士爲自己運籌帷幄,也需要猛將勇士爲自己征戰沙場。雖然謀士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他們相對比較安全,而武將則隨時都有犧牲的危險。例如顏良身爲“河北四庭柱”之一,被關羽一刀斬於馬下;蜀漢後期著名的老將張嶷帶病出徵,死於魏將徐質之手。不過他們能夠堂堂正正的戰死,還算比較幸運,因爲在那個時代,還有數十名大將,死因非常悲催,只能賺得後人一聲嘆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一下三國時期那些死因悲催的大將。
一、孫策
孫策是孫堅之子,有小霸王之稱,能夠與名將太史慈戰個不相上下。而且他不但精通武藝,還有大志向。他十七歲的時候,父親孫堅就戰死了,這個時候他沒有因悲痛而迷茫,而是投靠袁術,積累戰功,之後又借出徵之名,從袁術手中要得兵馬,打下了江東地盤,成爲了割據勢力之一。不過裂土爲王依舊不是他的最終目標,他在江東站穩腳跟之後,想要攻打天子所在的許都,令曹操都非常忌憚。然而如此英雄人物,卻在狩獵之時爲刺客所傷,當夜看到自己丑陋的臉,對左右說:“臉成了這個樣子,怎麼還能建功立業!”奮起虎威,推幾怒吼,創口迸裂。當夜死去,實在可惜。
二、張飛
張飛字益德,生於涿郡,在平定黃巾叛亂之時便開始追隨劉備,終其一生都忠於蜀漢陣營。雖然因《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的影響,他給世人留下了莽漢的印象,但事實上他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之才。連擅長利用地形制定作戰計劃的曹魏名將張郃,都被他利用地形擺了一道,可見其能。不過他是個直爽的性子,一向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且暴而無恩,所以部下多有怨言。正是因爲這一點,在關羽被東吳擒殺,劉備要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他的兩名部下趁他熟睡之際,割下了他的頭顱,投奔了東吳。也就是說,張飛與孫策一樣,身爲響噹噹的英雄好漢,卻死於無恥宵小之手。
三、典韋
典韋是陳留人士,他形貌魁梧,膂力過人且性格任俠,因曾爲民除害,被豪傑人士所賞識。後來張邈起義兵,徵他爲士,他先屬趙寵,後屬夏侯惇,因戰功被拜爲司馬。後來曹操與呂布戰於濮陽,雙方相持不下,他立下大功,將曹操拜爲都尉,開始統領曹操的親兵,負責曹操的個人安全,從一名將領轉變成了親衛隊長。
三年之後,曹操於宛城收服張繡,卻因風流成性,強佔了張繡的嬸嬸,導致張繡突然發動夜襲,此戰就是著名的宛城之戰。在這一戰中,曹操九死一生,幸得典韋力保,結果曹操逃出生天了,典韋卻因傷勢太重而死。因爲上級領導作死而亡,典韋之死,着實可以謂之悲催。
四、于禁
于禁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深得曹操倚重。據說曹操每次出征,他必爲先鋒,每次撤退,他必爲後衛。能夠擔任先鋒,且能斷後憑藉的不僅是勇武,還需要有謀略,他能夠被曹操如此信任,可見其能。後來他曾助曹操討張繡,徵呂布,滅眭固,立下赫赫戰功,統領的軍隊又紀律嚴明,官至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後來他在襄樊之戰中被關羽生擒,選擇了歸降,關羽敗後又降東吳,受盡了屈辱,終於輾轉回到魏國之後,還被曹丕不喜。這些經歷使他的心靈飽受摧殘,有一次祭祀曹操的時候,他發現自己降敵之事被畫了下來,可能會留傳於後世,更覺羞愧難當,終於病逝。
五、董襲
董襲字元代,曾跟隨小霸王孫策討伐山陰宿賊,並斬殺了多名賊首;之後又參與過討伐劉勳、黃祖等人的戰爭。孫策死後,他跟隨孫權繼續討伐黃祖,並立下大功,斬殺黃祖,堪稱一代名將。除此之外,他還甚得孫氏一族倚重,孫策去世之初,其母吳夫人親自叮囑孫權說,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董襲。也就是說董襲是能夠與張昭和周瑜等人齊名的存在。
只不過他較爲不幸,公元213年,曹操南征至濡須口,董襲率軍前往破敵,結果有一天晚上,暴風狂襲,他所率的五樓船即將傾覆,將士們勸他離開,他卻堅決不肯放棄自己的責任,斥責道:“受將軍任,在此備賊,何等委去也!”後來五樓船傾覆後,他被浸死在水中,雖然其恪盡職守的態度令人敬佩,不過如此悲催的結局,也讓人忍不住嘆息。
六、司馬師
司馬師是司馬懿之子,他在司馬懿與司馬昭之間,起到了連結作用,是西晉建國之前的準備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在司馬氏當權的時候,曾經爆發過著名的淮南三叛,平定第二次的叛亂的人正是他。當時叛軍首領之一文欽的兒子文鴛率兵來襲,他受到了嚴重的驚嚇,於是原本就患有瘤疾的眼睛被震出眼眶。此等疼痛並非一般人所能忍受的,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像夏侯惇一樣,失去一隻眼睛還能繼續作戰,所以一代權臣司馬師,生生痛死在了歸途中。
七、張郃
張郃本是袁紹的屬下,因被他人誣告,害怕袁紹責罰他,於是投奔了曹操,併成爲了曹魏陣營的五了良將之一。張郃以用兵巧變、擅列陣營,長於利用地形著稱,曾助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後來蜀軍北伐,他也數次抵禦有功,不過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他追擊之時遭遇埋伏,右膝蓋中箭後當場陣亡。若僅是如此,他也算是爲國捐軀,不能算悲催,可是據魏略記載,此次追擊是司馬懿下達的命令,而且不容違抗,結合司馬懿的野心,我們不得不懷疑,他的死亡是司馬懿在消除異己。
八、魏延
魏延是蜀漢後期的頂樑柱,他剛剛追隨劉備,就擔任牙門將一職,後來劉備拿下漢中,他在衆人都以爲張飛會成爲守將的時候,被劉備委以重任,並立下了“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爲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衆至,請爲大王吞之”的豪言,在戍守漢中十餘年間,從未有失。後來蜀漢人才凋敝,諸葛亮需要倚仗他的勇武,讓他參於了北伐戰爭,不過他善出奇謀,一心想與曹魏決戰,諸葛亮害怕一着不慎,導致蜀漢滅亡,於是對他處處掣肘,在臨終之前,商議退兵之事時,也沒有通知他。
諸葛亮去世之後,他不想就此撤退,於是與丞相長史楊儀爭權,失敗之後被馬岱斬殺,且揹負了叛亂的罪名,其三族也被夷滅。
九、諸葛恪
諸葛恪是諸葛瑾之子,諸葛亮之侄,他少有大才,曾憑藉三百人馬平定山越收服了四萬驍勇的士兵,孫權稱讚他爲“藍田生玉,真不虛也”。陸遜去世之後,他升任爲大將軍,之後成爲孫權所選託孤大臣之首。孫亮繼位之後,他輔佐新帝革新政治,獲得了很高的聲望。後來與魏軍交戰,他取得了東興大捷,開始膨脹,舉兵伐魏之後大敗,班師回朝之後爲了不受責罰,又開始專權。在東吳的另一權臣孫峻的建議之下,孫亮設宴邀請他,並趁機將其誅殺,他的後人也未能倖免於難,應了諸葛瑾當年“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的預言。
十、夏侯淵
夏侯淵字妙才,擅長千里奔襲,他一生爲曹操東征西戰,不但剿滅過割據三十年的宋建勢力,還打通了河西走廊,使西域與中原恢復了聯繫,其功勞不可謂不大。然而身爲一代名將,他卻不擅謀略,曾有“白地將軍”之稱,正是這一弱點導致了他的死亡。曹操拿下漢中之後,派他鎮守此地,劉備大軍來攻之時,先是猛攻另一路,迫得他分出兵馬救援;又毀壞了他的防禦工程,讓他分身乏術。正在他帶領着士兵修理鹿角之時,蜀將黃忠率軍突襲,並將其斬殺,估計他死的時候還有點懵,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