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過成數字,還是過得更有儀式感?

或許是人性骨子裏就埋藏着對美好的追求的原因,所以我們一直期望着浪漫的生活,期許着慵懶的躺在牀上看着朝陽升起,欣喜的凝望滿天繁星,用腳步去丈量世界的距離,看盡在鋼鐵叢林的城市裏所不曾有過的風景。

或者去到另一處鋼鐵叢林,但也要看過存在的不同風景,就像那句老話一樣,距離產生美。

生活不該一成不變,不該每天計算着數字增減,不該是簡單的一眼可以望到盡頭;又或者生活就該是肆意的享受美食,評論風景。

而我們接觸的人是這樣,從網絡上看到的生活也是這樣,我們就理所當然的開始唾棄將生活過成數字。

我認識一個女生,她從小就和我們村裏的其她小夥伴關係不怎麼樣,可似乎和我的關係還不錯。大學的時候,她就像所有青春洋溢的大學生一樣,她喜歡旅行,喜歡去到不同的地方,見識不同的風土人情。

我曾是那樣的羨慕,畢竟我的生活不曾有過這樣的多姿多彩。我們曾談論過旅行,她說旅行並不需要多少的錢,即使是窮遊也可以很開心,旅行和金錢沒有關係。

可是當她大學畢業,家裏不再給她生活費,自己在外打工以後,生活有過的儀式感也隨着離開大學校園而湮滅,繁忙的工作,住在500元一個月的小隔間,週末再也只是在小隔間裏乏味的度過。

有儀式感的生活隨着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消逝。

沒人願意把生活過成數字,可是生活不總是隻有陽光雨露,總有人會去承受狂風暴雨,只爲讓自己在乎的人將生活過得更有儀式感。

就像古話說的一將功成萬骨枯一樣,所有有儀式感的生活,其實都是建立在把生活過成數字的基礎上,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從小我們就憧憬着自己是一名科學家、航天員、大老闆,然而現實就是這樣的殘酷,它從不因某個人的意志而轉移,我們畢竟是茫茫人海中平凡的一員,沒有光芒萬丈、也沒有璀璨閃耀。

我曾以爲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拖了國家平均收入的後腿,畢竟不管是在怎樣的榜單中,我的收入都只能是中下,最好的結果也只是堪堪達到平均線。

但是自從拼多多的上市,讓我認識到,原來真的是月入3000元就已經超過了全國80%人的收入。

而我們所渴求的不將生活過成數字,要將生活過得更有儀式感的人,可能也就只是這20%裏的10%而已了。

如果生活可以隨心所欲,不必去理會責任,不必去考慮未來,或許能夠將生活過得更有儀式感的人就不僅僅只是10%了,但是,生活就是這樣的殘忍,必須有人用將生活過成數字,纔會換回自己所在乎的人將生活過得更有儀式感。

所以,沒必要去唾棄將生活過成數字的人,因爲誰也不想,可有時候必須爲了某種自己在乎的原因而放棄儀式感,畢竟我們都是其中渺小的一員而已。

但是,也並不是將生活過成數字就成了理所應當,我們將生活過程數字是現實的無奈,可是將生活過成怎樣的數字,就得看我們的想法。

將生活過成數字是無奈,將生活過得更有儀式感是追求,即使擁抱無奈,也要想着追求前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