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期,有段时间我曾迷恋过知青文学,书是找不到的,自然无法阅读。

只有通过报纸刊物的介绍,通过看电影看电视听广播的途径去了解。

《神奇的土地》

比如梁晓声的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我听过无数次,里面的故事情节几乎可以倒背如流。剧中女主角李晓燕的一句台词:埋骨何须故土,荒原处处为家曾被我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后叫《神奇的土地》,电影表现了一种悲壮的英雄情怀,剧中不论男女,都有火一般干劲和热情,不怕吃苦,不服输,不怕流血牺牲。甘愿为一种崇高的理想扎根满盖荒原,奉献青春和生命。他们从没思考过这样做值不值,没有犹豫,义无反顾地做垦荒者。

甚至是牺牲者。他们也有纯真热烈的爱情,但放在第一位的永远是使命和担当。电影结尾,女主角李晓燕病死在满盖荒原,女二号傅艺伟扮演的姗姗被荒原上的沼泽吞噬,张丰毅扮演的王志刚和荒原上的狼群搏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留守者四人中只有男主角活了下来,但他在这片土地上失去了最心爱的人,最亲的妹妹,把生的机会留给自己的战友兼情敌。

电影的结尾,这片神奇的土地已经是沃野千里,麦浪滚滚,一片丰收的景象!

创作者以昂扬的精神为基点,塑造了一群具有牺牲精神和高尚美德的垦荒者形象。它将人与自然的矛盾、爱情矛盾、社会矛盾表现得色彩缤纷、十分深沉,写出了生活的多层次,形成了主题的立体感。

《今夜有暴风雨》

《今夜有暴风雪》拍摄于1984年。陈道明、于莉等主演,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这是陈道明拍的第一部影视作品,那时候他真年轻啊。

《今夜有暴风雨》讲述的是知青返城前夕的矛盾冲突,电影将书中的情节浓缩成百万知青返城前的一个风雪之夜,中间以蒙太奇的手法穿插讲述了各个主要人物在北大荒的经历回忆。

这一夜决定着知青们的去留、前途、命运甚至生死。

面对知青返城的巨大洪流,地处北部边陲的某兵团团长因为自己的私欲扣压了团部的文件,郑亚如泄露了团部紧急会议的内容,引起了一场混乱。

在这场混乱中,一个知识青年在混乱中抢劫了银行,刘迈克向这个败类开了枪,而且"瞄的是后脑勺"。刘迈克在和歹徒搏斗时英勇牺牲。

于莉扮演的裴晓云第一次领到枪去站岗,她以神圣的责任感坚守岗位,因为那场混乱,没有人去接替她站岗,暴风雪越来越猛烈,她在暴风雪中以身殉职。

陈道明扮演的曹铁强是有钢铁意志的垦荒者的后代。为了理想,他可以上山下乡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可以为保护舍友而得罪团长,可以带领大家修路割麦,也可以抱打不平,为保护弱者岀手打架。

在那个暴风雪之夜,他不仅维护了知识青年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了国家利益。经过暴风雪的洗礼,他更加成熟,成为一个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北大荒的知识青年。

《青春祭》

《青春祭》用一种女主角内心独白式的艺术手法,跟随着她的脚步,走进少数民族傣族村寨,客观描述纪录她的所见所闻。

跟随着李凤绪扮演的李纯的讲述和眼睛,观众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走进了她们的生活。

女主人公穿傣裙,系银腰带,挑水,砍柴,赶集,在 篝火旁翩翩起舞,像当地女孩一样不穿泳装游泳,她努力劳动,学习医学知识,融入新的当地人的生活。

电影的调子是缓慢而诗意的。电影结尾,最想离开的男主人公永远留在了那块土地上,已适应当地生活的女主人公考上了大学。

电影《青春祭》,没有惨烈的故事情节,只有对逝去青春的向往和对那块土地的深深留恋。

《山楂树之恋》

《山楂树之恋》小说和电影均创作于多年之后,是一种梦幻式的回忆,这种回忆冲淡了生活的苦涩,只留下一段童话般的爱情故事。

这部电影对知青生活,艰苦劳动一笔带过,着重表现的是两人的感情经历。干净,美好,忧伤。事隔多年之后,老三的死带来的伤痛也淡了许多,女主人公静秋已经跳出故事之外,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当初的自已。没有撕心裂肺,没有痛不欲生,一切都变得云淡风轻。

历尽沧海,人世浮沉,静秋才知道山楂树下埋着今生最爱她的人,他曾用生命爱过自己,这种爱,一生也许遇不到一次。这是独属于那个特殊年代的纯净爱情。

《天浴》

《天浴》着重表现了命运的残酷,这部电影里没有理想,只有理想破灭之后的绝望迷茫,没有爱情,只有对纯真美好的践踏和蹂躏。这部电影放大了人性之恶和命运的残忍。看的人脊梁骨一阵阵发凉,眼前发黑。

天真懵懂的少女文秀怀惴着男同学送的万花筒踏上了下乡的路途,走向了未知的命运,她被分配到青藏高原荒无人烟的地方牧马,与藏民老金住一顶破旧打满补丁的帐篷。

这里山坡上绿草如茵,野花盛开,蓝天白云意境悠远,但文秀体会到的只有绝望和煎熬,她想回家,回到城市,回到父母亲人身边。

没有人帮她,她只有出卖自己和身体,去打通回城的门路。但那些和她发关系的男人们,都是些混蛋。

他们玩弄她,践踏她,蹂躏她,嘲笑她。唯一对她好的老金又被她当成牲口一样存在的人。

残酷的命运将她逼到绝境,只有死才是最好的解脱。她最后死在了最想离开的地方,和老金长眠在一起。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郑小萍,笔名看云起,新闻媒体从业者,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知音》、《女友》、《辽宁青年》、《西安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散文《母亲的虎头鞋》被收入《没有大人的夜晚——感动小学生的100歌故事》一书(九州出版社)。

“看云起的一亩田”所有作品均为原创文字,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欢迎走过路过的朋友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留下自己的真知灼见。欢迎大家常来一亩田,发现美分享美,看云起,嗅蔷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