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期,有段時間我曾迷戀過知青文學,書是找不到的,自然無法閱讀。

只有通過報紙刊物的介紹,通過看電影看電視聽廣播的途徑去了解。

《神奇的土地》

比如梁曉聲的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廣播劇,電影錄音剪輯我聽過無數次,裏面的故事情節幾乎可以倒背如流。劇中女主角李曉燕的一句臺詞:埋骨何須故土,荒原處處爲家曾被我寫在筆記本的扉頁上。

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后叫《神奇的土地》,電影表現了一種悲壯的英雄情懷,劇中不論男女,都有火一般幹勁和熱情,不怕喫苦,不服輸,不怕流血犧牲。甘願爲一種崇高的理想紮根滿蓋荒原,奉獻青春和生命。他們從沒思考過這樣做值不值,沒有猶豫,義無反顧地做墾荒者。

甚至是犧牲者。他們也有純真熱烈的愛情,但放在第一位的永遠是使命和擔當。電影結尾,女主角李曉燕病死在滿蓋荒原,女二號傅藝偉扮演的姍姍被荒原上的沼澤吞噬,張豐毅扮演的王志剛和荒原上的狼羣搏鬥到生命最後一刻。

留守者四人中只有男主角活了下來,但他在這片土地上失去了最心愛的人,最親的妹妹,把生的機會留給自己的戰友兼情敵。

電影的結尾,這片神奇的土地已經是沃野千里,麥浪滾滾,一片豐收的景象!

創作者以昂揚的精神爲基點,塑造了一羣具有犧牲精神和高尚美德的墾荒者形象。它將人與自然的矛盾、愛情矛盾、社會矛盾表現得色彩繽紛、十分深沉,寫出了生活的多層次,形成了主題的立體感。

《今夜有暴風雨》

《今夜有暴風雪》拍攝於1984年。陳道明、於莉等主演,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這是陳道明拍的第一部影視作品,那時候他真年輕啊。

《今夜有暴風雨》講述的是知青返城前夕的矛盾衝突,電影將書中的情節濃縮成百萬知青返城前的一個風雪之夜,中間以蒙太奇的手法穿插講述了各個主要人物在北大荒的經歷回憶。

這一夜決定着知青們的去留、前途、命運甚至生死。

面對知青返城的巨大洪流,地處北部邊陲的某兵團團長因爲自己的私慾扣壓了團部的文件,鄭亞如泄露了團部緊急會議的內容,引起了一場混亂。

在這場混亂中,一個知識青年在混亂中搶劫了銀行,劉邁克向這個敗類開了槍,而且"瞄的是後腦勺"。劉邁克在和歹徒搏鬥時英勇犧牲。

於莉扮演的裴曉雲第一次領到槍去站崗,她以神聖的責任感堅守崗位,因爲那場混亂,沒有人去接替她站崗,暴風雪越來越猛烈,她在暴風雪中以身殉職。

陳道明扮演的曹鐵強是有鋼鐵意志的墾荒者的後代。爲了理想,他可以上山下鄉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可以爲保護舍友而得罪團長,可以帶領大家修路割麥,也可以抱打不平,爲保護弱者岀手打架。

在那個暴風雪之夜,他不僅維護了知識青年的利益,同時也維護了國家利益。經過暴風雪的洗禮,他更加成熟,成爲一個決心把自己的一生獻給北大荒的知識青年。

《青春祭》

《青春祭》用一種女主角內心獨白式的藝術手法,跟隨着她的腳步,走進少數民族傣族村寨,客觀描述紀錄她的所見所聞。

跟隨着李鳳緒扮演的李純的講述和眼睛,觀衆瞭解了當地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走進了她們的生活。

女主人公穿傣裙,系銀腰帶,挑水,砍柴,趕集,在 篝火旁翩翩起舞,像當地女孩一樣不穿泳裝游泳,她努力勞動,學習醫學知識,融入新的當地人的生活。

電影的調子是緩慢而詩意的。電影結尾,最想離開的男主人公永遠留在了那塊土地上,已適應當地生活的女主人公考上了大學。

電影《青春祭》,沒有慘烈的故事情節,只有對逝去青春的嚮往和對那塊土地的深深留戀。

《山楂樹之戀》

《山楂樹之戀》小說和電影均創作於多年之後,是一種夢幻式的回憶,這種回憶沖淡了生活的苦澀,只留下一段童話般的愛情故事。

這部電影對知青生活,艱苦勞動一筆帶過,着重表現的是兩人的感情經歷。乾淨,美好,憂傷。事隔多年之後,老三的死帶來的傷痛也淡了許多,女主人公靜秋已經跳出故事之外,以旁觀者的視角審視當初的自已。沒有撕心裂肺,沒有痛不欲生,一切都變得雲淡風輕。

歷盡滄海,人世浮沉,靜秋才知道山楂樹下埋着今生最愛她的人,他曾用生命愛過自己,這種愛,一生也許遇不到一次。這是獨屬於那個特殊年代的純淨愛情。

《天浴》

《天浴》着重表現了命運的殘酷,這部電影裏沒有理想,只有理想破滅之後的絕望迷茫,沒有愛情,只有對純真美好的踐踏和蹂躪。這部電影放大了人性之惡和命運的殘忍。看的人脊樑骨一陣陣發涼,眼前發黑。

天真懵懂的少女文秀懷惴着男同學送的萬花筒踏上了下鄉的路途,走向了未知的命運,她被分配到青藏高原荒無人煙的地方牧馬,與藏民老金住一頂破舊打滿補丁的帳篷。

這裏山坡上綠草如茵,野花盛開,藍天白雲意境悠遠,但文秀體會到的只有絕望和煎熬,她想回家,回到城市,回到父母親人身邊。

沒有人幫她,她只有出賣自己和身體,去打通回城的門路。但那些和她發關係的男人們,都是些混蛋。

他們玩弄她,踐踏她,蹂躪她,嘲笑她。唯一對她好的老金又被她當成牲口一樣存在的人。

殘酷的命運將她逼到絕境,只有死纔是最好的解脫。她最後死在了最想離開的地方,和老金長眠在一起。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向原作者表示感謝。

鄭小萍,筆名看雲起,新聞媒體從業者,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曾在《知音》、《女友》、《遼寧青年》、《西安晚報》等報刊發表作品。散文《母親的虎頭鞋》被收入《沒有大人的夜晚——感動小學生的100歌故事》一書(九州出版社)。

“看雲起的一畝田”所有作品均爲原創文字,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歡迎走過路過的朋友在評論區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留下自己的真知灼見。歡迎大家常來一畝田,發現美分享美,看雲起,嗅薔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