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最終是各路有着不臣之心的諸侯爲了增強自身實力而犧牲了皇帝與教皇,而我們今天看到的路德教派正是被這種陰謀環繞的土壤所澆灌成長起來的。如果腓特烈不是有着野心的諸侯,打算跟皇帝和教皇對着幹,他也不會去幫路德。

大家好,我們的不一樣的我不一樣的歡樂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有時候,你能活着將你的要做的事情繼續做下去,不是因爲你做對了,而是因爲碰巧遇到了需要你的人。
即使是被稱爲聖人或者偉人,你也逃脫不了這個客觀規律,因爲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極其有限的。
馬丁·路德 ,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的倡導者,基督教新路德教派的創始人。2005年11月28日,德國電視二臺投票評選最偉大的德國人,路德名列第二位。
及時是這樣一位有着深遠影響力的人物,他的命運同樣是身不由己。
“多個朋友多條路”,“敵人的敵人是朋友”。這兩條普世真理在路德的成功道路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當年,路德因爲反對基督教會的斂財神器“贖罪券”而提倡宗教改革,當然也因此被掌控大權的教會視爲眼中釘。
羅馬教廷要求路德收回他的反動言論,路德不但沒有遵從還隱居在瓦爾特堡將整本新約聖經由希臘文翻譯成德文,讓更多的普通人得以窺見聖經原本的內容與意義。
因爲路德拒絕了收回言論的要求,皇帝宣佈他爲異端分子,不準任何人聲援他並下令拘捕路德。
正是在這個生死關頭,一個膽大到敢跟皇帝做對的人出現了,他不僅帶走了路德並將他藏了起來。
當然,你要說他不是皇帝潛在的敵人或對手那也說不通他的這種膽大妄爲的行爲。
這個人就是薩克森選帝侯腓特烈。
就是在這個人的庇護下,路德得以安安靜靜的將聖經譯成了德文。
腓特烈與其他王侯決定大膽的支持馬丁路德,其實也是爲他們自己的私利着想。
因爲,如果路德能夠成功的推翻現有的教會統治,相應的就可以接管現在教會所掌握的大量財產。
在那個時代,教會其實是最大的地主,再加上大量的“贖罪券”買賣,教會積累了大量的世俗財富。
有了更多的財富自然就可以用來招兵買馬擴張勢力。
所以,最終是各路有着不臣之心的諸侯爲了增強自身實力而犧牲了皇帝與教皇,而我們今天看到的路德教派正是被這種陰謀環繞的土壤所澆灌成長起來的。
如果沒有腓特烈這個人,路德很可能早就被抓起來處以極刑了。
如果腓特烈不是有着野心的諸侯,打算跟皇帝和教皇對着幹,他也不會去幫路德。
皇帝與教皇是路德的敵人,腓特烈等諸侯在某種形式上是教皇與皇帝的敵人,敵人的敵人自然就站在一隊了。
你說是不這個理兒?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