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最终是各路有着不臣之心的诸侯为了增强自身实力而牺牲了皇帝与教皇,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路德教派正是被这种阴谋环绕的土壤所浇灌成长起来的。如果腓特烈不是有着野心的诸侯,打算跟皇帝和教皇对着干,他也不会去帮路德。

大家好,我们的不一样的我不一样的欢乐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有时候,你能活着将你的要做的事情继续做下去,不是因为你做对了,而是因为碰巧遇到了需要你的人。
即使是被称为圣人或者伟人,你也逃脱不了这个客观规律,因为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
马丁·路德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倡导者,基督教新路德教派的创始人。2005年11月28日,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路德名列第二位。
及时是这样一位有着深远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命运同样是身不由己。
“多个朋友多条路”,“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两条普世真理在路德的成功道路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当年,路德因为反对基督教会的敛财神器“赎罪券”而提倡宗教改革,当然也因此被掌控大权的教会视为眼中钉。
罗马教廷要求路德收回他的反动言论,路德不但没有遵从还隐居在瓦尔特堡将整本新约圣经由希腊文翻译成德文,让更多的普通人得以窥见圣经原本的内容与意义。
因为路德拒绝了收回言论的要求,皇帝宣布他为异端分子,不准任何人声援他并下令拘捕路德。
正是在这个生死关头,一个胆大到敢跟皇帝做对的人出现了,他不仅带走了路德并将他藏了起来。
当然,你要说他不是皇帝潜在的敌人或对手那也说不通他的这种胆大妄为的行为。
这个人就是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
就是在这个人的庇护下,路德得以安安静静的将圣经译成了德文。
腓特烈与其他王侯决定大胆的支持马丁路德,其实也是为他们自己的私利着想。
因为,如果路德能够成功的推翻现有的教会统治,相应的就可以接管现在教会所掌握的大量财产。
在那个时代,教会其实是最大的地主,再加上大量的“赎罪券”买卖,教会积累了大量的世俗财富。
有了更多的财富自然就可以用来招兵买马扩张势力。
所以,最终是各路有着不臣之心的诸侯为了增强自身实力而牺牲了皇帝与教皇,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路德教派正是被这种阴谋环绕的土壤所浇灌成长起来的。
如果没有腓特烈这个人,路德很可能早就被抓起来处以极刑了。
如果腓特烈不是有着野心的诸侯,打算跟皇帝和教皇对着干,他也不会去帮路德。
皇帝与教皇是路德的敌人,腓特烈等诸侯在某种形式上是教皇与皇帝的敌人,敌人的敌人自然就站在一队了。
你说是不这个理儿?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