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名家的經典名帖彩頁欣賞—— 唐·小楷 《靈飛經》(四十三行本)

此帖是著名的小楷範本,真跡在明代爲董其昌所得,後海寧人陳元瑞刻入《渤海藏真帖》,由於直接從原作摹出,加上刻工的技藝高超,此冊刻本極其精確地再現了《靈飛經》原作的風貌,爲世人所稱道。此冊“齋室”二字完好無損,系啓功先生所藏《渤海藏真帖》初拓本。 鍾紹京,字可大(公元659—746),興國縣人。系三國魏國太傅、著名書法家鍾繇的第17代世孫,又是江南第一個宰相。鍾繇是中國早期的大書法家,一代宗師。鍾紹京在唐代也是著名書法家,尤精小楷,堪稱一絕。歷史上把鍾姓這兩個著名書法家,鍾繇稱“大鐘”,鍾紹京稱“小鐘”。 武則天改唐爲周時,他在長安爲司農錄事,因其字寫得好,唐景龍年間(公元707—710)專職書寫,朝廷宮苑幾乎所有的匾額聯語都出自他的手筆。 鍾繇是楷書體的創立者,鍾紹京繼承了家學淵源,有著名的《靈飛經小楷字帖》、《唐人小楷字帖》,雖然真跡極少,但董其昌認爲趙孟兆的楷書就是學習鍾紹京小楷的,因此可以從趙孟兆頁的楷書看到鍾紹京的楷書風範。史稱其真書字畫妍媚,遒勁有法。歷史記載,鍾紹京家藏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真跡至數百卷。 《靈飛經》又名《六甲靈飛經》

《靈飛經》道教經名。主要闡述存思之法。今道藏有《上清瓊宮靈飛六甲左右上符》,一卷。《漢武內傳》謂此經用於請命延算、長生久視、驅策衆靈、役使鬼神。《靈飛經》又名《六甲靈飛經》,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右下筆潭》中稱其:“如新鶯歌白囀之聲”,楊守敬評:“靈飛經一冊,最爲精勁,爲世所重”。《靈飛經》的章法爲縱有行,橫無列。由於整篇字的大小、長短、參差錯落,疏密有致,變化自然,且整篇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顧盼照應,通篇字渾然一體,雖爲楷書,卻有行書的流暢與飄逸之氣韻,變化多端,妙趣橫生。《靈飛經》以其秀媚舒展,沉着遵正,風姿不凡的藝術特色爲歷代書家所鍾愛。明董其昌說:“趙文敏一生學鍾紹京終十得三、四耳”。近代大書家啓功先生的書法也受益於《靈飛經》。可見《靈飛經》有着超凡脫俗的藝術感染力。   《靈飛經》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無名款。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爲唐鍾紹京書。鍾紹京,字可大,虔州贛人。官至中書令,越國公。書學二王,褚、薛在當時是享有盛名的書家,時號“小鐘”,也是收藏家,個人收藏名家真跡數百卷。《靈飛經》筆勢圓勁,字體精妙。後人初習小楷多以此爲範本。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