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祥熙回到財政部後,立即派人給石瑛送去一紙通知,說是要取消鐵道部劃撥給金陵市的12萬大洋的款項。石瑛聽後,怒火中燒,拍案而起,隨手抓起桌上的墨水瓶向身着英國毛料西服的孔祥熙砸去,並大聲斥責:“你別忘了金陵市的全年稅收儘管很好,但還不到你現有家產的百分之一。

民國時期的鄂省官場有三位怪傑,他們是:嚴立三、石瑛、張難先。
這三位人物,因脾氣古怪、超世不羣、獨行於世、性情耿直、剛正不阿,被時人視爲湖北“三怪”。
在三怪之中,石瑛先生是一位值得稱道的人物,他被譽爲“民國第一清官”、“布衣市長”、“不亞於謙、不讓海瑞”、“現代包拯”。
石瑛是國民黨元老級的人物,早在清末他就積極協助中山先生組織同盟會,並負責向華僑籌款事宜,深得中山先生的信任和賞識。
民國時期,石瑛擔任過許多重要職務,比如:大總統祕書、國民黨中央委員、北大教授,武漢大學工學院院長兼教授,鄂省建設廳廳長,浙省建設廳廳長,鄂省參議會議長,金陵(南京)市市長等職。
石瑛特立獨行,廉潔奉公,做出了許多爲民請命、力抗權貴的事情。他當市長時,有一次,他竟當衆抓起一個墨水瓶,砸向了財政部長。
事情是這樣的。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變爆發後不久,石瑛被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任命爲金陵特別市市長。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中旬,國府主席林森以紀念中山先生逝世週年爲由,突然提出好幾個動議。全是大興土木的大項目。林森一要擴建中山陵園,添建亭榭;二要興建國府大禮堂,要闢地修建。
其實,林森的目的是要興建國府大禮堂,擴建中山陵園只是一個掩人耳目的幌子,他目的是要金陵市府給他批地皮。
林森發話後,政要們大都隨聲附合或沉默不語。只有石瑛毅然挺身而出,爲民請命。
石瑛說:“紀念中山先生,固然是大事,可要擴大陵園界址,還新建國府禮堂,勢必要驅逐原來住在那兒的百姓,叫他們到哪兒去落腳謀生?日寇的炮火就在眼前,國家內憂外患,大興土木不好。”
由於石瑛拒不批地。林森耿耿於懷,卻也毫無辦法。
一天,財政部長孔祥熙來訪,林森就對着他訴苦:“我這首腦本來就是一傀儡,現在更沒法兒當了!”
孔祥熙問道:“咋回事?”
林森把石瑛不批地的事情說了出來。
孔祥熙笑道:“要是批下了地,由我派人來承建,如何?”
林森表示可以。
孔祥熙說:“好,這事我來辦。”
孔祥熙回到財政部後,立即派人給石瑛送去一紙通知,說是要取消鐵道部劃撥給金陵市的12萬大洋的款項。
石瑛對此十分惱火。
幾天後,在一次會議上,石瑛和孔祥熙見面了。
會議一開始,石瑛就對着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孔祥熙猛烈開炮。
石瑛質問道:“孔祥熙,你爲什麼藉口經費困難,而取消了鐵道部協助金陵市的十二萬大洋?金陵從一箇中等城市躍爲國都,增加了多少機關?這些機關除大官們外,還有多少小職員要生息、要給養、孩子要受教育,你瞭解不瞭解!?有多少貧民沒有房子住、小孩沒有書讀,有多少事等着我們去做,你知道不知道!?”
孔祥熙忘不了前不久石瑛整頓稅務時,一次就徵了他幾千元大洋的稅,心懷夙怨譏諷地說:“金陵市的稅收不是很可觀嗎?”
石瑛聽後,怒火中燒,拍案而起,隨手抓起桌上的墨水瓶向身着英國毛料西服的孔祥熙砸去,並大聲斥責:“你別忘了金陵市的全年稅收儘管很好,但還不到你現有家產的百分之一!”
孔祥熙慌亂中躲閃不及,被墨水瓶砸中,他那名牌西裝被潑了一身的黑墨汁。
石瑛繼續怒氣衝衝地說:“我就砸你!”
孔祥熙不敢搭話,一臉尷尬。拂袖而去。
事後,石瑛提出辭職。蔣介石與汪精衛再三挽留,社會各界也敦請慰留,石瑛才同意留任。
石瑛主政金陵時,曾多次痛斥汪精衛媚日。
在一次會議上,行政院長兼外交部長汪精衛大談特談:“對日外交的根本方針,中日應攜手共同發展。中日衝突唯以和平方法的正常步調去解決。”
石瑛聽了汪的謬論後,十分憤怒,“啪”的一聲,桌子一拍,站起來大聲質問:“汪精衛。東三省已淪入日本之手四年有餘,金陵街頭流亡許多東北父老,你爲何視而不見?!熱河長城口被日軍佔領,駐津的日軍正加緊演習巷戰,這些你都不知道?和平方法、正常步調,解決得了的嗎?”
汪精衛聽後,十分尷尬,一語不發。
1935年3月19日,汪精衛親自打電話通知石瑛:“明日下午,請你率市府科長以上的職員,全部到機場迎接日本訪華貴賓。”
石瑛正氣凜然地回答說:“我的科長決不迎接敵人!”
“啪”的一聲擱下電話,石瑛轉身神氣嚴峻地向祕書口授指示:“明天下午,全體市府職員放假半天!”
然後,石瑛寫了辭呈,派人送給汪精衛。
石瑛卸任後,離開金陵去了鄂省生活。
後來,由於長期心力交瘁,石瑛病倒了,於1943年12月4日與世長辭。
石瑛臨終時,人們聽到他最後的聲音是“抗戰、救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