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官网。图|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官网。

“国家漕运江南四百万,寄径于山东漕河一线”

历史上,大运河(山东段)

一直是沟通南北方经济的

重要生命线

而气势恢宏、泄流磅礴的运河水利枢纽

更是承担着防洪、灌溉等

至关重要的水利任务

今天就与小编一同

沿着鲁运河北上

开启水利文化之旅

探寻水利遗存

感受运河魅力

台儿庄运河枢纽

台儿庄运河

是京杭运河中

唯一完全东西流向的一段

拥有京杭大运河

仅存的最后3公里古运河

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运河”

台儿庄古城依运河而建

因运河漕运而兴

是有名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

重建的台儿庄古城

遵循“留古、复古、扬古、用古”的理念

保留着古运河的脉络和痕迹

组图|台儿庄古城

一船一橹一伊人

一水一城一梦乡

置身其间

仿若身处江南水乡

南旺分水枢纽工程

图|网络

南旺分水枢纽工程

位于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

为明朝永乐时期始建

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它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高点

被称为“水脊”

是中国大运河的关键工程之一

图|网络

其上、下闸联合运行

实现了南北分水的定量控制

七分向北流,入漳、卫

三分向南流,进黄、淮

“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

便由此而来

戴村坝旅游区

图|东平旅游

戴村坝

始建于明朝永乐九年

是京杭大运河的心脏工程

有"天下第一坝"之誉

大坝虽历经数百年

任洪水千磨万击,仍岿然不动

图|东平旅游

大坝气势雄伟

像巨蟒、若长龙

横卧清、汶两水之间

如铜墙,似铁壁

把清、汶两水豁然分开

夏秋之际

白浪翻滚,漫坝而泄

声若龙吟虎啸

“戴坝虎啸”亦成为东平新八景之一

东平湖旅游区

图|今日东平报

东平湖

是《水浒传》中描述的

八百里水泊的唯一遗存水域

西近京杭大运河

东连大汶河,北通黄河

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

一个重要输出口

图|@我是大名鼎鼎

东平湖古称“大野泽”

秦汉时称“巨野泽”

宋代称“梁山泊”

这里青山环绕、碧波荡漾

早在唐代就有“小洞庭”之美誉

图|@我是大名鼎鼎

“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桨声”

宋代文学家苏辙

夜过东平湖(梁山泊)

为“小洞庭”美妙的夜色所陶醉

留下了这一美好的诗句

张秋古镇

张秋古镇

位于阳谷县城东20公里处

有“小苏州”之称

“南有苏杭,北有临张”

这“张”便是指张秋

元代开会通河穿镇而过

镇内设立都水分监衙门

张秋于是成为运河上一重镇

张秋荆门闸

数百年前

漕船如鲫,顺流而下

在荆门闸下等待通过

闸上是闸官、闸夫的吆喝声

随着一声巨响

巨大的闸板缓缓上升

水流喷涌而下

组图|运河学研究院官网

全盛时期城垣有九门九关厢

七十二条街、八十二胡同

“镇当南北孔道,水路要津

船舻云集,轮蹄纷沓

五方商贾辐辏”

清康熙年间撰修的《张秋志》

便描绘了当时繁荣之象

七级镇

图|今日阳谷

七级镇

位于聊城市阳谷县东北部

古运河穿境而过

后因运河码头

建有的七级台阶而得名

七级古渡遗址

是运河山东段唯一经过

科学考古发掘的码头遗址

也是目前所知保存最为完整的运河码头

图|大众网

明清时期

漕运兴旺,商贾云集

铺面相连,生意颇盛

“冠盖风云集,楼船日夜通”

从诗句中便可

一窥当时繁华之貌

聊城运河博物馆

图|网络

聊城

依水而建,因水而兴

与运河有着

割不断的历史渊源

素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之称

“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

漕运的迅速发展

为其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繁荣

积淀了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

图|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官网

聊城运河博物馆

东临古韵悠长的大运河

西依美丽的东昌湖

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

陈列、宣传教育于一体

是国内第一座

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

大型专题博物馆

图|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官网

在这里

于件件文物之中

再现辉煌历史

品读运河文化

探寻中国运河文明

四女寺水利枢纽

图|网络

四女寺水利枢纽

位于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村东北

始建于1957年

为南运河德州段的起点

岔河、减河、运河交汇之地

是障卫南运河中下游重要的防洪控制枢纽

有“北方葛洲坝”之称

图|网络

四女寺水利枢纽

两岸垂柳成荫、公园花草繁茂

河内碧波荡漾

风光秀美,甚为壮观

已然成为南运河上

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