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张清单管两岸!川渝跨界河流整治有了合作“升级版”

川报观察记者 邵明亮 文/图

“这套污水处理一体机是去年9月投入使用的,目前日处理量达100立方米,基本解决了污水直排河道的问题。”5月7日,资阳市安岳县龙台镇党委书记程景庚又一次来到镇里的一处居民点,查看场镇污水收集设施运行情况。

程景庚对这个居民点污水处理设施的重视在于——虽然是“自家地盘”,但河流下游的重庆也特别关心上游来水水质,因此污水处理已不仅仅是“自家的事”。就在4月底,川渝两地河长制办公室联合巡河选的就是这个点。

龙台镇污水处理得到两省市的关注,这是川渝跨省治水的一个小小缩影。

河流纵横相连

生态文明建设不搞单打独斗

“川渝跨界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及以上,有河流关系的共有81条,其中干流流经四川与重庆的就有52条河流,包括长江干流和涪江、渠江、嘉陵江等重要支流。”省河湖保护局局长、省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刘锐表示,川渝共处长江上游,都肩负着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历史使命。

以涪江的一级支流琼江为例,该河流发源于乐至县石佛镇,流经四川遂宁、安岳县,重庆潼南、铜梁两区,最后注入涪江。随着流经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河流水质有日益恶化的风险。但以往,这类边界河湖常常面临管理不畅、协调困难的局面。

为了打破地域区隔与机制障碍的藩篱。

早在2018年6月,川渝两省市河长制办公室就签订了《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就跨界河流信息共享、联合巡查、互鉴互通、重点流域污染共治,开启了从“分头治水”到“联合治水”的良好局面。其中,开展琼江流域治理攻坚是川渝跨省共治的重点之一。

近两年来,川渝紧盯琼江核心目标,打通跨省施政的壁垒,开展联合巡查,推动遂宁、资阳、潼南对琼江协作共治等。今年1-4月,琼江综合段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基本打破以前琼江水质出现Ⅳ类和Ⅴ类的周期率。

省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两地生态相连,区域成片,互相依存,不可隔断。“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单打独斗、孤军奋战,要坚持区域联合,协同并进。”

合作再升级

设联合河长办同步开展问题整治

虽然川渝在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现实中面临的各种跨界河流整治问题日益突出,双方合作亟待升级。

为此,川渝两省市河长制办公室经过前期沟通协商,推出了双方推进下一步合作的“升级版”——4月29日,川渝河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在重庆召开,川渝两地决定携手设立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简称联合河长办),这也是全国首个跨省市设立的联合河长办。

对于致力于开展河湖联防共治工作常态化的川渝两地,这个“全国首个”既有启迪意义,更有示范价值。

“联合河长办绝不是个空架子,它不仅有实实在在的人,还要干实实在在的事。不仅要政策先行,更要各方联动。”省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联合河长办组建后就要着手干实事——川渝将针对81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跨界河流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和“清四乱”专项行动。

(责任编辑:余图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