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帝国崩溃,马其顿的生存状况
亚历山大帝国崩溃以后,曾出现了很多疆域内部的小国。这些国家都希望通过自己掌握整个亚历山大帝国的遗产。但是在经历40年内战以后,帝国重新统一的梦碎。帝国被肢解为三个王国,其中马其顿王国占领了原先的马其顿,希腊和小亚细亚等地,成为当地中海的一个强国。但是这个强国有水分,它无法再与新崛起的罗马在地区竞争中拔得头筹,甚至某些时候马其顿的自身安全都受到外界威胁。

为此马其顿也曾进行国内改革,加强对世界强国之间的联合,希望能够保证自己在东地中海地区的强权以及对罗马的优势。这一切在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时期达到高峰,但最终无法扭转整个帝国颓势。罗马崛起成为必然,而马其顿王国的对外外交政策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对于亚历山大帝国分裂以后,占据原先马其顿希腊和小亚细亚地区的马其顿王国而言,其自身的统治并不稳固,尤其是伊里利亚地区。这一地区在亚历山大帝国诞生以前就一直是马其顿的威胁。除了伊里利亚这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以外,还包括伊里利亚人骁勇善战。虽然双方并非绝对仇敌,而是有着通婚基础,但是面对生存环境的争夺,双方长期爆发部落冲突。

在腓力五世继位以后,他希望夺得伊里利亚的控制权,进而保住自己的王位。同时也可以与对罗马的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尤其是罗马与迦太基的将军汉尼拔进行西地中海霸权作战时,腓力更是希望加强同迦太基之间的联系,共同建立军事同盟反击罗马。
伊里利亚对马其顿的重要性与优势
对于马其顿而言,伊里利亚地区是马其顿的门户,位于马其顿王国的西北部,虽然资源匮乏,没有什么经济价值,而且在马其顿崛起的过程当中,伊里利亚也完全不是其进攻和占领的重点。但是伊里利亚地区有着出色的地理条件,这一地理条件可以直接保证马其顿的国家战略安全。

马其顿曾经的生存危机就在于伊里利亚地区无法被自己控制,进而遭受外敌入侵。伊里利亚没有明确在历史上建立任何一个国家,但是作为一个部落群体,伊里利亚人的轻装步兵作战能力十分优秀。亚历山大帝国的创立者,亚历山大帝国的父亲腓力二世,在与伊里利亚人的多次作战中都没有占到便宜。就连亚历山大东征时,对伊里利亚人也采取相互妥协的态度。甚至在腓力二世当政初期伊里利亚人曾经举兵进攻马其顿。
马其顿4000名精锐士兵丧命,恐有亡国之危。此后伊里利亚人虽然没有进行过成规模的反抗。但是时不时的一次叛乱,也使马其顿王国的统治者身心俱疲。当马其顿王国基本占据伊里利亚以后,在此地征召优质士兵也成为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的重要兵源提供地。这也是未来亚历山大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基础。

到亚历山大帝国崩溃以后的马其顿王国时期。伊里利亚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原本这一问题逐步会因为马其顿王国的统治区域稳定而得到暂时的解决,但此时在地中海深处,罗马已经崛起。罗马维护自己战略安全的目的,在伊里利亚战争以后夺得了地区控制权,这对于马其顿而言非常危险。双方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但此时由于马其顿王国的国力衰弱,再加上希腊内部多次叛乱。马其顿王国在伊利利亚地区的影响迅速下降,一定程度上没有绝对实力与罗马开战。
当时马其顿王国面临的内部问题
在亚历山大帝国继承者战争结束以后,马其顿王国根本没有当初的实力,由于内战不断导致其自身的统治力量不断被削弱,导致地域不断削减,希腊城邦也纷纷进行自己的独立运动。甚至王国还被迫卷入希腊之间的同盟者战争。外部环境没有基本得到稳定,长期以来作为自己兵源地的伊里利亚被罗马占领,马其顿王国根本无法恢复自己的国力。财政收入和军队实力都出现了大幅下滑。

亚历山大东征所带来的巨额财富,也早早的就因为军事作战而消耗殆尽。步兵骑兵的薪酬也无法正常开支。单靠自身的农业生产,马其顿根本无法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转。同时还有不服从统治的伊里利亚人,不断骚扰马其顿境内城市和乡村。在这一帝国的危机时刻,腓力五世继位,推出了自己的西方战略。他希望能够获得一个稳定的伊里利亚。但在不现实的情况之下,他只希望在沿岸占据一个稳定的出海口,并且在此地保有自己的军队。
并不在于控制整个平原,而在于自身的军事存在。他想要的不是在这一地区做无尽的消耗,而是要抑制罗马向东进攻。因为这相比于伊里利亚不断爆发的小股叛乱,更能够危及整个帝国的生存与发展。但是此后的一系列摩擦也使马其顿很难威胁罗马本土,甚至在一些地区的出海口也被罗马限制住。腓力根本无法通过自己的军事行动控制罗马控制的城市。

而马其顿王国与罗马相比最大的劣势就在于其根本没有强大的海军。虽然当时的马其顿王国依然占领着整个希腊地区。而在希波战争和卜罗奔尼撒战争时期,希腊人所建造的海军和海上作战经验十分丰富,但此时希腊经过自己的城邦危机,所有的城邦也都失去了曾经的作战能力。唯一能够帮助马其顿王国提供海军资源的几个城邦,总共也只有不到20艘舰船。这样的一支海军力的根本无法与罗马相提并论。而此时罗马又正与西地中海的强国迦太基进行争夺西地中海海洋霸权的战争。
而迦太基作为当时新地中海上的海上霸主,它的海军实力十分优越,甚至在整个布匿战争时期,一直优于罗马军团。腓力对此颇为心动,希望通过对迦太基的友好以及同盟,共同反击罗马人的军事扩张。
为什么对象是迦太基?
其实马其顿王国最初想要建立长期同盟的对象,并非迦太基。作为不安分的传统盟友,整个希腊世界一直是马其顿的支持者。同时因帝国崩溃而形成的塞流古王国也是马其顿王国的东方后盾。在埃及的托勒密王国,虽然与马其顿王国有过战争,也存在领土纠纷。但是面对罗马的咄咄逼人,双方也暂时停止了军事上的相互进攻。

但是由于罗马自身的实力太过强大,而且发展迅速。东方的三个希腊化的国家其实都无法直接与罗马对抗。再加上这三个国家都没有较为强大的海军能够进攻罗马,所以马其顿才将自己的眼光投向地中海的强国迦太基。在当时马其顿王国确实也因为一些领土要求与迦太基进行过战争。但是两者的核心权利并没有受到损害,迦太基是西地中海国家,同时也是北非国家,重视商业和殖民。
与马其顿王国的国家利益并没有核心纠结点。双方的发展中心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东方,基本没有直接对抗现象的可能。所以马其顿对于与迦太基联合成立军事同盟十分上心。而汉尼拔此时也已经进入罗马本土与罗马作战,并且获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由于汉尼拔得不到迦太基绝对的支持战场逐渐陷入焦灼,也希望能在东方找到一个盟友夹击罗马。

腓力最终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双方共同签订条约,但是这一条约处处体现了不平等,在盟约条款中,汉尼拔明确了自己在同盟体系中的主导性。并且要求马其顿王国对汉尼拔进攻罗马军队进行策应,但是并不保证马其顿自身的安全以及相应责任。同时还扩大了与马其顿之间的同盟范围,使得两者之间的同盟并不局限于针对罗马,而是希望你在攻陷罗马以后瓜分整个地中海。
但是这一军事同盟十分薄弱。对于迦太基而言,这并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同盟,倒像是汉尼拔作为一个将军与马其顿王国进行的一场军事约定。对汉尼拔而言,他也不可能去保证马其顿王国在东方的拥有权力。而马其顿也不敢绝对信任迦太基,在对罗马作战过程当中的一系列军事成果,包括双方之间的军事同盟是否真的能够在共同对付罗马的过程当中起到关键作用。

而且由于王国内部的动荡和希腊内部的混乱,很难保证腓力这个作为马其顿王国的统治者真正高质量的履行双方之间的军事同盟。而罗马面临两者共同进攻的生存危机,并没有束手待毙。在罗马本土采用焦土政策与汉尼拔进行长期对峙的情况之下,依然出动了海外的罗马军团,直接进攻马其顿王国并攻入其本土。甚至还获得了军事上的一系列胜利。而最终汉尼拔的远征军败于罗马,自己被迫逃往叙利亚,双方之间的军事同盟自然而然便消散了。
罗马此时也正式崛起,马其顿王国不仅没能够继续占有整个希腊世界,同时也失去了伊里利亚,导致国家门户洞开,直接处于罗马的军事进攻之下。在外交层面上与迦太基之间的军事政治同盟也没能发挥起应有的作用。
腓力的强国梦想就此烟消云散,而马其顿王国也在迦太基城被毁不久,毁于一个罗马的征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