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家村、三堡街、運河五號、篦箕巷、西瀛裏、民豐窯、同濟橋、東坡公園、大成三廠、白家祠堂......運河兩側間隔約300-500米安裝投影,用直接投影講故事的方式,把老運河的歷史故事娓娓道來。“常州大運河”介紹景牆、“德安觀歌”“南門書場”“運河人家”“周君義渡”.....新建的歷史,文化濃郁,爲運河平添一份風雅和韻味。

2017年9月,闊別兩年的常州段京杭大運河傳奇歸來。
馬路拓寬,石板鋪街,歷史景觀,路等復古,花卉鬱郁,樹木蔥蔥。
京杭大運河承載着常州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和傳奇,常州人謂之母親河。
她西起篦箕巷,東到東坡公園,與常州繁華的延陵路並駕齊驅。
可漫步沉浸在充滿濃郁歷史氣息的步行街,也能轉個彎遁入車水馬龍的洪流。
2015年,大運河南岸開始全長9.4公里保護及環境整治的設計和施工。
竣工後的運河,由西向東,共分爲西門水驛、枕河街市、魅力宜居、文昌鼎盛和源遠流長5個功能段落,每一個功能段落都有其鮮明的主題和特色。
西門水驛是從五星大橋到中吳大橋段;枕河街市爲中吳大橋到懷德橋段;魅力宜居爲懷德橋到同安橋段;文昌鼎盛爲同安橋到朝陽橋段;源遠流長則是從朝陽橋到白家橋段。
“沿着運河一路看一路走,每一段都有不同的主題,感受不同的文化。”老大爺對建設後運河的驚歎。
運河整治更是新建勤業北路橋、文成橋和南運河人行橋共3座橋樑,並對原有的西倉橋進行了改建。
“以前從家裏去紅梅公園健身,繞路而行都得半個小時,現在走路5分鐘就到了。”
回溯幾年前,住在同濟橋小區的大媽纔不會輕易去公園健身。
“常州大運河”介紹景牆、“德安觀歌”“南門書場”“運河人家”“周君義渡”.....新建的歷史,文化濃郁,爲運河平添一份風雅和韻味。
運河的夜生活同樣滋潤,且不說琳琅滿目的商鋪,只看大河兩岸的景色,足以大飽眼福。
兩側駁岸、欄杆、綠地、亭廊、橋樑.......運河兩岸地面綠道功能和照明,用鄉土樹種爲基調樹種,與花卉、特色樹種相結合,花香濃郁,綠樹婆娑。
大運河上的每一束光的角度和顏色都經過設計師精心設計,三段路程,三種主題,用光影串起西起五星大橋,東至採菱港的兩岸傳統與現代建築風貌。
陶家村、三堡街、運河五號、篦箕巷、西瀛裏、民豐窯、同濟橋、東坡公園、大成三廠、白家祠堂......運河兩側間隔約300-500米安裝投影,用直接投影講故事的方式,把老運河的歷史故事娓娓道來。
目前採用投影講故事方式展示最集中的主要是兩個景點,一個是西瀛裏城牆,一個是新建的同濟橋綠地。
城牆的北面採用的燈光和街對面的現代化商業氣氛相融合,而所有的運河故事,都在南面城牆上展開。
照明處還在運河沿線全線安裝了可遠程控制的音響設備,運河上的光影與音樂將首次完美結合,讓美麗的運河不再“靜悄悄”。
如今的大運河綻放新的光彩,而在歷史上她更是見證着常州文化的傳承。
古常州依水而建,因水而興。“大江貫其北,太湖處其東”,設“毗陵驛”。運河在常州穿城而過,由西向東橫穿市區,長約23公里。
江南運河常州城區精華部分是西起篦箕巷,東到東坡公園這一段,從乾隆皇帝數次登岸的篦箕巷大碼頭,沿岸充滿古蹟、古韻、典故和傳說的古巷。
明代僅次於金陵驛的江南大驛毗陵驛,清代常州城三大接官亭之一皇華亭,老常州西郊八景中的蓖梁燈火,文亨穿月,''宮梳名蓖''的百年老店''老卜恆順梳蓖店'',常州保存最完整的明城牆“西瀛門”,千年古禪寺---天寧禪寺,神州第一佛塔---天寧寶塔,直至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系舟13次的東坡古渡。
碼頭旁的廣濟橋,始建於明正德年間,是古運河常州段最古老的三孔石橋。文亨橋,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
兩橋原在城西橫跨運河,後因運河拓浚而遷於此。
坐畫船遊至青果巷靠岸。青果巷是運河常州段古老街巷之一,具體範圍爲東起正素巷,南至市河南岸,西至晉陵路,北臨古村。
深宅大院毗鄰,流水人家相映,小巷深處幽幽。歷史上,運河由文亨橋入西水關,經東西下塘,穿城後出東水關蜿蜒向東。當時青果巷船舶雲集,爲南北果品集散地,《常州賦》雲:“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陳。”
青果巷多清末民初時期的建築,粉牆黛瓦,彰顯江南水鄉特色,上有始建於明代的深宅大院,下有上世紀50年代的工業遺存。
明清兩代走出近百名進士,近現代又走出一大批名人。江南名士第一巷,不外如是。
一段大運河,兩個江湖,半部常州史。
從西瀛城牆,到新建的同濟橋綠地,歷史與現代的大融合......
歷史的輪渡在這條大運河穿過,見證了城市滄桑鉅變,留下了無數耐人尋味的故事和事物。
如今,當我們再次漫步在這常州運河兩岸,踏實的厚重感則從腳底直達心臟。
百年一夢,傳奇依舊。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