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众多的文学影视作品,其中不少都有着这样的共性,那就是这些作品中都会有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博今、能掐会算、足智多谋的“半仙”式人物存在,例如《三国演义》中的蜀国丞相诸葛亮、《隋唐演义》中的瓦岗军师徐茂公、《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都属于这样类型的人物。
而在《雍正王朝》中,也存在着这样一个“半仙”,他便是邬思道。可以说正是邬思道为雍正积极的出谋划策,让雍正在整个“九子夺嫡”的过程中占尽先进,最终得以在康熙去世后继承皇位,邬思道绝对堪称居功至伟。
可在雍正登基之后,两人的关系也迅速变得尴尬起来,于是邬思道用“半隐”的方式,先是投靠在李卫府上,随后又前往了田文镜处。而实际上,这一切都是邬思道的“阴谋”,他借此逐渐弱化雍正对其的控制,并且充分利用田文镜性格上的弱点最终彻底逃离了雍正的视线,实现了“全隐”。
从李卫府上“跳槽”跟了田文镜,邬思道已经在为最终的逃离做起了准备。
“夺嫡之夜”,雍正依靠着康熙的遗诏,以及十三阿哥胤祥及时夺下丰台大营兵权,带兵进宫勤王,算是有惊无险的顺利登上了皇位。
可此时的雍正并没有在皇宫中多待,而是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他已然是对邬思道动了杀心的。一方面,邬思道由于其刑余之人特殊身份,又身患残疾,使其不能为雍正所光明正大的使用,而雍正也断不会让他为其他人所用,以防止其对于自身产生威胁;另一方面,则是邬思道作为雍正的幕僚,十多年来跟随雍正,知道了太多秘密,这对于雍正登基的“合法性”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因而邬思道也断然不会被允许再行走于市井。
只不过,最终的结果是雍正感念邬思道的功劳与旧情并没有下手,邬思道也用“半隐”的方式让雍正暂时性的放心,而这个“半隐”的首选之处便是李卫的府上。
邬思道之所以会选择前往李卫府上“半隐”,无疑也是充分抓住了雍正的内心所想。
其一,知道邬思道并且明白其中利害关系的府外之人,只有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尧以及李卫,而这其中,李卫是对其是绝对的服从,并且对其也不会说谎,这是让雍正所非常放心的。
其二,李卫不识字是众所周知的,邬思道作为他的师爷不仅存在的名正言顺,不别人怀疑,同时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给予李卫以重要帮助,算是雍正对于邬思道的“再利用”。
其三,李卫本就对邬思道敬重有加,这样一来邬思道可保衣食无忧,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雍正对其的愧疚。
然而,正是因为李卫与雍正的关系太近了,又对雍正是言听计从,毫不拒绝,因此只要是身处李伟的府上,邬思道就难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命运,从这个角度来说,邬思道必然会想尽方法离开李卫府上。
于是,在山西办差,正处于“骑虎难下”局面的田文镜,让邬思道看到了转机。
由于田文镜办理的事情关系重大,特别是关乎雍正的颜面,李卫必然会开“绿灯”,不会加以阻挠,而田文镜则是迫切的想要将此事一查到底,同样也非常希望得到帮助与支持。在这样的情况相下,邬思道成功“跳槽”到了田文镜的麾下。
可对于邬思道而言,田文镜只是他逃离之路上的必经“跳板”。
田文镜也是雍正非常信任的宠臣,前往田文镜的府上雍正自然不会反对,特别是雍正非常希望田文镜也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现在又能得到邬思道的帮助,对于雍正来说甚至还会倍感欣慰,对田文镜的未来也更加充满期待。
可田文镜性格上尖酸刻薄,并且是嫉恶如仇,待人也非常的急躁与不友善,很容易就会被激怒。况且田文镜此前与邬思道并不相识,更是不知道邬思道与雍正之间特殊的利害关系,所以也会在处理与邬思道关系的时候无所顾忌。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投靠田文镜,无疑给邬思道最终的逃离创造了非常充分的理由与条件。
一年八千两的幕酬,成为了邬思道最为有力的“武器”。
一年八千两的幕酬,本是邬思道为自己“跳槽”所开出的筹码和条件,但同时这也是邬思道为其最终与田文镜分道扬镳所埋下的深深伏笔。
其实这八千两对于邬思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只要离开了田文镜的府上,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条件,这个钱对于他来说就是后半辈子的养老钱,况且他还带着如月,还要养家,所以这个钱是他一定要想办法拿到的,即便是没有八千两,哪怕只有四千两,也是邬思道一定要带走的。
然而,田文镜是一介清官,不贪污不受贿,靠的就是俸禄以及火耗银子,所以这个数额对于田文镜来说确实有点大,而他当时之所以答应邬思道的条件,无非也是想要尽快将自己从“山西藩库案”的泥潭中抽身出来,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但是从其内心而言,这个钱确实对于他来说压力太大,于是,田文镜也有了反悔的意思。
而这无疑正中了邬思道的下怀。
自从进入田文镜府上后,邬思道可以说是一反常态,不仅是不献一策,同时对田文镜极尽的挖苦讽刺,更令田文镜所不能容忍的是,邬思道将八千两幕酬挂在嘴边,时时刻刻的将此抛出,令田文镜非常的不快。
就这样,对于邬思道忍无可忍的田文镜,最终在一怒之下,将邬思道赶出了府邸,邬思道也就此实现了“全隐”。
可以说,邬思道是充分利用了田文镜现有的经济处境,以及田文镜急躁与刻薄的性格,不断激怒田文镜,最终成功的让田文镜主动将其“赶走”。
而也正是因为“赶人”的事情是田文镜所为,并不是邬思道主动要求的,因而即便是雍正也拿邬思道是无可奈何了。况且,在这之前,邬思道已经用自己的表现向雍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进而最终也让其放心,于是,雍正也就此选择彻底放过了邬思道。
从向雍正提出到李卫府上“半隐”,到成功“跳槽”到田文镜麾下,进而又利用田文镜的性格弱点成功实现“全隐”,彻底扭转眼前的“危局”,邬思道的每一步都尽显其卓越的手段与过人的智谋,因而他也就此成为了《雍正王朝》之中“半仙”式的存在。
其实历史上的邬思道,其人生经历也同样是非常的传奇。
与《雍正王朝》中所演绎的不同的是,邬思道一直在田文镜府上担任幕僚,深得田文镜的信任。而他最为高光出彩的时刻,便是敏锐的捕捉到了雍正对于隆科多的不满,进而劝谏田文镜率先弹劾隆科多,就此拉开了隆科多倒台的序幕,田文镜也凭借在这一时期的表现,进一步得到了雍正的赏识与提拔。
当然,雍正也察觉到了田文镜的身后必然有“高人”,就这样,在田文镜的引荐和介绍下,雍正最终知晓了邬思道的存在,并对其颇为钦佩,以至于又一次雍正再回复田文镜奏折的时候还专门询问起了邬思道。
“朕安,邬先生安否?”
不过,最终邬思道还是离开了田文镜的府邸,只是他并非是田文镜赶走的,而是他拒绝了田文镜的极力挽留,主动选择了离开。
相传,在离开田文镜之后,邬思道在老家绍兴成为了一名教书先生,或者他成为了培养“师爷”的“导师”,他的学生分布在全国各级官府之中,皆为重要的幕僚。而“绍兴师爷”的名号也就此一炮而红,口碑更是代代相传,直到清朝末年,依旧享有盛誉。
而邬思道,凭借其卓越的能力,开“绍兴师爷”之先河,更是将“绍兴师爷”从名号变为了“职业”,也算是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与名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