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一輪牛市什麼時候能到來)

股市震盪築底,新一輪牛市或將在2020~2021年啓動,這個預期並不是我的首創。A股一再重複着牛短熊長的週期,還被總結爲“牛二熊五”的7年週期律。2013-2015年是一個“牛二”,2015-2020年則是“熊五”。

歷史上不斷重複的事件經常被後人稱爲“鐵律”,多半不是規律。歷史的重複性都有其特殊的原因,A股也不例外。1991年深交所開盤不久,一個大牛市拔地而起,其間一次深跌幾乎腰斬。第二次牛市則發生在1999~2001年,兩次牛市之間的間隔多於5年,所以“牛二熊五”有些牽強。事實上,兩次牛市啓動的共同原因是市場化改革,第一次是政策,第二次是法律。

跟着貨幣走,市場一層層,層層有風險,處處有金融。第一代金融是貨幣金融,說文解字,當然是先有“貨”後有“幣”。第二代金融是銀行金融,先有產業後有金融。第三代金融是證券金融,這是一個質的飛躍,因爲證券化的本質是企業商品化,背後就是投資人羣體的崛起。

此前,企業是商品的生產者,之後,生產商品的企業本身成爲商品;也就是在企業商品化的市場出現後,改革的政策術語悄悄地用市場經濟代替了商品經濟。再之後,股權分置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直至2005~2007年的大牛市騰空而起。

改革開放40年了,每一個人都會從自己的視角解讀中國改革,卻常常忽視自下而上的市場力量。證券市場的功能在於:(1)不可分割交易的企業分割了;(2)不能流動的資產流動了;(3)尚未實現的預期變現了。在股票市場中,貨幣的流動升級爲資產的流動,從而打開了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之門。

商品的交易屬性是物權,貨幣的流動主要是商品流通的潤滑油;資產的交易屬性是產權,資產的流動則培育着制度變革的催化劑。在A股市場,每一輪牛市都有制度變革的身影,每一次暴跌都呼喚着新的變革,變革的方向一次又一次指向產權——產權制度改革已經箭在弦上。

從貨幣到商品,從商品到資產,再從資產到產權,市場化的改革“順理成章”,這應是2020~2021年新一輪牛市的普遍性預期。換句話說,股票市場所期待的深化改革應該是產權制度的變革。孟子曰:“民之爲道,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已”。人們憎惡的邪惡奢靡之風,其實源於無恆產者無恆心。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的極端自私,並非有恆產者的行爲,而是源於無恆產者。此時分享孟子的智慧,可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產權制度改革或將是新一輪牛市的發動機,就像股權分置改革驅動了2005~2007年的大牛市一樣。尤其是在財富增長、貧富分化的經濟發展階段,人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更依賴於恆產恆心,同心同德。在這個階段,有人稱之爲“中等收入陷阱”,還列舉了一些國家在此階段發生的社會危機爲佐證。

其實,這些所謂“陷阱”和社會危機的終極原因無一例外都是產權制度問題,而成功化解社會危機的國家政策也都在於“抑豪強,興中產,扶危救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恆產之心必有同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