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3种情况下,如果被告人拒不认罪的话,也是有可能判无罪的,毕竟法庭之上证据为王,没有任何证据的话,法庭也是不好处理的。第2种情况,被告人没有实施犯罪行为,但是却有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有可能是假证据)。

作者:邹玉杰律师九章刑辩创始人;金亚太优秀刑辩律师;亚太刑事司法研究所副所长目标:穷二十年蛮力,救一百条人命!
有网友咨询一个这样的问题:作为被告人,如果拒不认罪,“零口供”是否可以判罪?
相信有不少人也有此类的困惑,再次一并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实,这个问题,必须分四种情况来处理:
第1种情况,被告人没有实施犯罪行为,也没有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
第2种情况,被告人没有实施犯罪行为,但是却有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有可能是假证据)。
第3种情况,被告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不过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
第4种情况,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也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下面我们针对每种情况,再加上一个条件——被告人坚决不认罪,看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第1种情况下,肯定不可能判有罪的,即便被告人认罪。
第2种情况下,就不太好说,主要看法官对于证据的审查力度,以及辩护律师有没有找到最佳的突破口。
第3种情况下,如果被告人拒不认罪的话,也是有可能判无罪的,毕竟法庭之上证据为王,没有任何证据的话,法庭也是不好处理的。
第4种情况下,即使被告人拒不认罪,法院也很有可能会判被告人有罪。
有人又会有疑问了,说了那么多,有没有什么法律依据呢?
当然有,没有依据的胡扯,那时耍流氓。
法律依据就是: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所以说,被告人犯罪后,如果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负隅顽抗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只能让合议庭感觉被告人认罪态度不好,无悔罪表现,还有可能会从重处罚,至少不会从轻处罚的。
另外,我国现在实行的认罪认罚从宽政策,对当事人是特别有利,只要被告人积极认罪并愿意接受处罚,那么对被告人可以酌情从轻判处。
所以呢,如果确实干了坏事,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毕竟现在公安机关搜集证据的能力是越来越强了。
当然,如果自己问心无愧,确实没有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那就要坚决抗争到底,要坚信总有一天,法院会还自己一个清白。
不确定性,是当今世界的基色,凡事都不可能一成不变,灵活应对,才有可能真正适应这个世界。
尽管,法治建设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毕竟,我们在向前走,而很少大踏步的后退。
但是,有的时候,也要学会曲线救国,比如,真有那么一天,刑讯逼供发生在自己身上了,不交代就很有可能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那时就必须委曲求全,先保住命再想其他办法。
毕竟,留得青山在,才有可能继续烧火做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