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內網球運動員只有李娜等少數幾位去參加四大滿貫賽事,李娜曾奪得澳網賽冠軍,得到的獎金扣除個人比賽投入費用後所剩無幾。運動員實行個人職業化,乒協不再幹預球員的訓練等事宜,而由私人專門團隊負責運營從日常訓練道比賽奪冠整個流程,涉及到教練、體能、醫療保健、後勤、公關、廣告、宣傳製作、會計等多個環節,個人如果沒有巨大的財力支持,很難支付專門職業團隊的巨大開支。

2021年,國際乒聯的新組織WTT,將取消實行幾十年的每年巡迴賽,有乒聯官員甚至有意取消一年一度世界乒乓球比賽單打的項目,重點打造“四大滿貫”公開賽。WTT四大滿貫公開賽效仿網球四大公開賽的巨大成功,溫網、M網、法網、澳網規格豪華,單場獎金高達200萬美金,出場觀衆衆多,全球同步電視衛星轉播收益頗豐,運營廣告收入源源不斷。四大滿貫在打造國際球星的同時,運動員的無形資產、個人品牌效應不可估量。國際著名網球明星莎拉波娃獲得大滿貫後,一舉成爲最富有的女運動員,退役後個人經營服裝品牌事業如火如荼。四大滿貫賽對舉辦地的體育產業、旅遊觀光、酒店服務帶來巨大的收益,達到舉辦組織、運動員個人、社會等多方共贏的效果。

每項改革的背後都是利益的再分配,改革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這是必然的。國際乒聯爲了補齊短板,提高乒乓球比賽的觀賞性,增加激烈程度,個人職業四大滿貫賽事呼之欲出。誰會因爲幾百萬的獎金而突然通知退賽?賽事獎金豐厚,目標單一,大大激發了運動員的鬥志。運動員以個人名義參加WTT賽,乒協大包大攬的狀況不存在了,乒協反而能從日常瑣事中抽身而出,回到宏觀管理層面上來。以往比賽,運動員的衣食住行都要乒協籌辦,大到出場順序,籤位排定,專管教練的配對,小到運動器材的準備,來回飛機票、簽證等等,事無鉅細。訓練要達到水平,比賽要打出風格,賽果要拿冠軍,還有一對一的思想工作。團隊要展現國乒的正能量精神面貌,個人要表現出良好的體育精神,乒協作爲一個社會組織同時擔負着行政、對外交往功能,又代表着國家的形象,大家都看到乒協掌門劉國樑呼風喚雨,調兵遣將,斬將奪城,誰能體會到他40歲一頭白髮的辛酸?

運動員實行個人職業化,乒協不再幹預球員的訓練等事宜,而由私人專門團隊負責運營從日常訓練道比賽奪冠整個流程,涉及到教練、體能、醫療保健、後勤、公關、廣告、宣傳製作、會計等多個環節,個人如果沒有巨大的財力支持,很難支付專門職業團隊的巨大開支。國內運動員僅劉詩雯成爲本土著名體育品牌的長期簽約,日本運動員石川佳純簽約食品企業,張本智和簽約汽車巨頭,平野美宇化身銀行大使,打職業化四大滿貫的背後,是財力的大比拼。國內網球運動員只有李娜等少數幾位去參加四大滿貫賽事,李娜曾奪得澳網賽冠軍,得到的獎金扣除個人比賽投入費用後所剩無幾。在職業化啓動下,大部分運動員經濟上捉襟見肘,有可能陷入無球可打的局面,甚至連日常的訓練都不能保證,國乒的整體水平會不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談起職業化,球迷們都心有餘悸,男子足球職業化甲A甲B,中超中甲一大堆名目,不久前慘敗,男籃,曾經打入世錦賽8強,能與歐洲強隊抗衡,如今能打入奧運會資格嗎?男排,昔日亞洲霸主,也一蹶不振。乒乓球國際職業化是否會動搖國乒的選拔機制訓練體系,造成整體水平的下降?運動員各自爲戰參加四大滿貫,在團隊賽上是否能團結一致?這一系列課題值得仔細思考和提早謀劃,確保國乒的長盛不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