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孩子總盼望長大,因爲長大了,就可以用媽媽的口紅,穿漂亮的衣服,可以像爸爸一樣穿西裝打領帶,參加各種活動。因爲嚮往長大,所以孩子總是喜歡湊在大人身旁,模仿他們的一舉一動,或者在他們談論的時候發表一兩句自己的意見,讓旁人覺得孩子已經是一個“小大人”。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孩子表露自己想法的時候,經常會被大人訓斥。

小寶是個10歲的小男孩,特別喜歡聽長輩們說話。有一次,家裏來了幾個人,談論老家拆遷的事情,小寶不失時機地插了一句嘴,他覺得自己說得很好,本來等着表揚,卻被媽媽瞪了一眼,然後就被拉開。

媽媽一邊帶她回臥室,一邊說:“大人說話小孩兒別插嘴!”

聽了媽媽這句話後,小寶低下了頭。

小寶的媽媽是某單位的中層領導,平時工作很忙,手下已有100多號人,工作時也是十分的雷厲風行。

在教育小寶事,她也主張這樣一套理論,她覺得,大人說話的時候小孩就不要插嘴,這纔是懂規矩的表現。

然而小寶並不是不懂規矩,只是他想發表自己的見解罷了,小寶覺得,畢竟對於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見解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爲什麼媽媽會這麼武斷呢?雙方僵持不下,小寶乾脆跑出了家門。

方誌敏曾說:“我們活着不能與草木同腐,不能醉生夢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爲。”

誠然,方老先生這句話有很多層意思,大家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但是從中我卻領悟到了積極性的重要性。

一個人怎樣才能算是活着呢?我認爲,只有面對不同的事情,敢於發表自己的態度,敢於用那份熱血去尋覓生活的意義,這纔不算枉費了這寶貴的一生。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當孩子面對同一件事情,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表達自己的主張時,這是應該值得稱讚的,而不應該一味的打擊。

爲什麼家長會這麼武斷呢?

從材料中我們可以清晰的辨別出,小寶的媽媽是偏武斷的,當她看到孩子插話時,她並沒有去仔細的辨別孩子說的是什麼,而是隻一味的去批判了孩子,並否定了他的所作所爲。

這其實就是一種武斷的做法,那麼在鑑定其行爲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仔細的思考,家長爲什麼會這麼武斷呢?

▌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所致

正如材料中的小寶媽們那樣,她在單位管100多號人,在單位裏的雷厲風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所以她就會覺得自己說的就是正確的,孩子插話就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現。

有的時候習慣就像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的潛入每個人的心底,滲到每個人的骨髓裏,然後造成一定的影響。但這影響究竟是好是壞,又能夠產生什麼樣的作用可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這也就告訴各位家長一個道理,父母每一次與孩子進行溝通交往,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的某些價值觀傳輸給孩子,該價值觀是好還是壞,可能您自己無法做出判斷,但孩子隨後的成長軌跡會給出答案。

作爲家長,雖然不必像創造家科學家那樣殫精竭慮,但在育兒這條路上,也同樣應該遵循這條道理。

我們都知道凡事有因必有果,父母武斷的背後又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又會在孩子的內心留下怎樣的創傷呢?如果您還不知曉,那就請最後一起去看看吧!也許看後會對自己平常的武斷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父母總的武斷對於孩子來說會產生什麼消極作用呢?

1)孩子會變得越發怯懦

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卡耐基說過:要改變人而不觸犯或引起反感,那麼,請稱讚他們最微小的進步,並稱贊每個進步。

我們都知道人都是需要被鼓勵的,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受到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時,他就會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敢於實現自己的行爲,然後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可能一開始是緩慢的,但是隻要心中有底氣,即使走得再慢,步伐也是不停的,就像蝸牛那樣一步一步的永攀高峯。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當家長在孩子發表見解時,總一味地打斷孩子,甚至完全否定掉孩子的感受,那麼孩子內心必定會受到一定的挫傷,他會不敢再這樣做,甚至會止步不前,所以當別人有想法時,他寧願一味的附和你不肯提出自己獨到的想法,因爲他怕再次受到傷害。

有因必有果,父母的武斷是因,孩子的怯懦無能是果。

2)疏遠親子關係

當然除了影響孩子的性格以外,還會悄無聲息地影響彼此的關係。我們都知道父母子女之間是需要尊重和理解的,倘若只一味地否定孩子懷疑孩子,那麼彼此的信任空間就崩塌了,日後父母再想接近孩子恐怕也就不可能了,因爲一旦橋樑崩塌,中間的距離可就會越來越遠。

▶舉個小例子

鄰居阿姨家的孩子今年高考,成績很理想,考上了重點大學。但是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就出現了問題,並不是填不上好的大學,而是孩子和媽媽的意見不一。

媽媽主張讓孩子填報離家近的大學,這樣平時長假或者短假也可以回家看看,但是女兒卻選擇了南方的一所大學,離家很遠,坐火車要四十多個小時,但是女兒卻仍讓要去。媽媽爲此也感到傷心難過,母女兩人還大吵了一架。

後來在和阿姨家的孩子聊天,問起她爲什麼選擇那麼遠的學校時,她說:”我就是故意選擇那麼遠的大學的,爲的就是離我媽遠一點。從小到大,她從來沒有尊重過我的想法,總是把她想的強壓到我身上,我真的很反感。“

聽完她的話,我瞬間瞭然。

看到這裏,有些家長似乎要傷心了,難道我就沒有辦法挽救了嗎?其實,只要你想就一切還不晚,作爲家長,只需要謹記以下三步就可以了!

打破武斷,挽救孩子的心就這麼簡單,父母不妨來嘗試一下

俗語常道破鏡難重圓,這其實是一種遺憾的說法,有的時候在育兒這條路上,我們還是可以尋找其他方法加以彌補,並達到一個相對較好的狀態的。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你只需要記住以下三個步驟:

仔細聆聽孩子的想法,不輕易打斷他。

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深層想法和內涵.

和孩子一起PK,但要站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之上。

從這三個步驟中,我們就可以清晰的辨別出理解和尊重是最重要的,應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歡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雙方進行博弈。你一句我一句,話題就敞開了,結果自然也就明朗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