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達14年的艱苦歲月當中,無數的中華兒女毅然挺身而出,希望以微薄之力拯救這個國家民族與水火當中,他們趕赴前線鬥爭,拋頭顱灑熱血,鑄就了一道道鋼鐵長城,方誌敏就是其中之一。
方誌敏,1899年出生在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漆工鎮湖塘村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8歲時,方誌敏就入了私塾,讀完小學之後,由於父母無力承擔學費,方誌敏12歲就輟學在家務農。
但他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在做完農活閒暇之餘時,方誌敏依舊在刻苦讀書,他還時常幫助村裏面的鄉親們,淳樸的鄉親們,不想方誌敏就這樣在農村蹉跎一生,他們一起湊錢,將方誌敏送進了縣立高等小學。
這份錢雖然不多,但意義重大,在方誌敏手中它顯得又沉甸甸的,方誌敏努力讀書,咋學校時,他受到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開始革命鬥爭,1922年他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開始寫作白話小說,在上海期間,他住在邵力子家中,邵力子對他影響很深。
在邵力子的牽引下,他在上海找到了黨組織,結識陳獨秀、瞿秋白、惲代英、向警予等進步人士,在組織的決定下,方誌敏離開了上海,回到南昌創辦了“文化書社”創建了江西地方團組織的活動據點。
1924年,方誌敏光榮入黨,他也開始領導革命鬥爭,他創建了贛東北蘇區,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10軍,他也率領紅軍開展游擊戰爭,他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整套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
1934年11月初,方誌敏奉命率領紅軍抗日先遣隊北上,但由於遭到敵軍的圍追堵截不幸被俘,在被抓捕時,敵軍搜光了方誌敏全身上下,就摸出兩塊銅板,敵軍哪裏能相信,一個鼎鼎有名的領導,竟然會這麼窮酸,方誌敏不是窮酸,而是清貧。
正在這種樸素的生活, 才讓革命者在艱難困苦當中堅持了下來,在牢獄當中,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方誌敏堅信自己的理念:努力到死,奮鬥到死,在最後的日子裏,方誌敏每天工作16個小時,留下了13萬字的文稿。
由他寫下的《清貧》和《可愛的中國》成爲他的遺著,也成爲了中國的文化遺產。1935年方誌敏在南昌就以,時年36歲,他的妻子是繆敏,一個鐵骨錚錚的革命者,兩人也是共同養育了3子1女。
大兒子叫方松,他跟父親一樣,長大之後擔任了工程師,由於長期的工作,積勞成疾,早早的去世,次子叫方竹,早年在蘇聯留學,歸國之後同樣是擔任工程師,如今退休,在家安詳晚安。
最小的兒子叫方蘭,出生時,父親就被捕了,而母親在幾個月之後也被敵軍抓捕,他跟父母也失散了,好在解放後,在河北磁縣找了回來,2008年11月22日病逝,方梅是方誌敏唯一的女兒,她現在在江西省《方誌敏研究學會》工作,宣傳方誌敏精神。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