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一方面,編劇又改的很精妙,將民族問題更加矛盾化,角色的動機也更加明顯易懂。烏托邦式的茶館生活,都讓一個逐漸步入中年人爲之嚮往,感謝每一個讓生活變得溫馨的人和事。

1、《茶館》;小場景,大德行。過了20多年重溫兒時一家人守着的電視節目,纔看懂了整部劇。祖上的規矩,傳統的文化,都讓人迷戀,這纔是一部影視劇應該賦予的價值觀。烏托邦式的茶館生活,都讓一個逐漸步入中年人爲之嚮往,感謝每一個讓生活變得溫馨的人和事。最後借一句臺詞:我愛大清國,我怕它完了。

2、《二馬》;和方旭那版略帶俏皮活潑的全男班話劇相比,電視劇版雖然也不乏諷刺的幽默,但更多着墨於傳統文化的不合時宜,以及身爲弱國子民,面對強勢文化歧見的無奈和憤懣,陳道明的表演層次極爲豐富,將“百無一用是書生”幾個字演繹得非常傳神。雖然也有喜劇性,結局卻是十足的悲涼。

3、《雷雨》;曹禺先生原著裏周萍是一個可憐又可悲的角色,他在情感的污泥裏翻滾,對於繁漪,他有愛人的勇氣,卻無愛人的擔當;對於四風,他的確寄託了全部的生存意志,可惜四風的身世最終毀了他。他活得蒼白無力,他是一個連自己都厭惡的人,他絕不會成爲第二個周樸園。

4、《四世同堂》;編劇太厲害了。保留了大部分對話,很多時候一看便曉得是書裏原句;另一方面,編劇又改的很精妙,將民族問題更加矛盾化,角色的動機也更加明顯易懂。尤其是小崔知道自己有兒子了在夜晚拉車並對未來充滿希望,殊不知他已經沒了未來。這一段看得我一直哭。

5、《日出》;不得不讚嘆大師的作品,功力深厚。劇裏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刻畫得入木三分,他們都有人性的弱點,也偶爾閃現人性的光輝。雖是舊社會爲背景,但時時也能看到現實社會的影子。銀行職員的卑微,卑微到看見老婆出gui,反而道歉說對不起,自己不該看到。生活的艱難,找不到出路,每個人都在崩潰的邊緣。日出前的黑暗,瘋狂,誇張,全部縮影在這部劇裏。

6、《月牙兒與陽光》;改編佳作。灰色基調、人情冷暖、命運無常,沒有一絲廉價的煽情,很好地還原了原作穩健的筆鋒和大氣的悲劇格調。女主馬伊琍是真穩啊,跟江珊演母女也很有火花。改變的感覺比電影版還要好。良心之作。老舍的作品非常深刻,無論你再努力改變,爲什麼月牙兒還是要重複母親的人生呢?

值得細細品味的6部國產老劇,你不一定都看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