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俄羅斯聯合發動機集團公司(UEC)旗下最重要的一個在研航發項目,由留裏卡發動機設計局主導研發的“產品30”發動機,最早就是作爲蘇-57隱身戰機的第二階段配套動力系統而立項研發的。即第一階段生產交付的將是裝備了117S發動機的基礎版蘇-57,而第二階段的量產計劃將在2025年前後啓動,屆時蘇-57將換裝性能更加強大的“產品30”發動機。

雖然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蘇-57的批量裝備計劃,因爲去年年底首架量產型的墜毀而有所推遲。但是這款隱身戰機的換髮計劃,卻依舊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當中。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本月8日發佈的信息顯示,換裝了更強勁渦扇發動機的改進型蘇-57,有望在2025年前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按照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阿列克謝克裏沃魯奇科於近期給出的說法,整個蘇-57隱身戰機的交付工作將主要分爲兩個階段進行。即第一階段生產交付的將是裝備了117S發動機的基礎版蘇-57,而第二階段的量產計劃將在2025年前後啓動,屆時蘇-57將換裝性能更加強大的“產品30”發動機。
作爲俄羅斯聯合發動機集團公司(UEC)旗下最重要的一個在研航發項目,由留裏卡發動機設計局主導研發的“產品30”發動機,最早就是作爲蘇-57隱身戰機的第二階段配套動力系統而立項研發的。在此之前,承擔了“產品30”發動機飛行臺測試任務的蘇-57LL,已完成了16次相關的試飛任務。
在俄羅斯官方的宣傳中,“產品30”被稱作是俄羅斯國內首款第五代軍用發動機型號。就性能而言,這款發動機相比上一代的117S也確實有了極大的進步。相關資料顯示,“產品30”的加力推力達到了驚人的18噸級,這一數據不僅超越了美國的F-119,就算是距離全球最強的F-135也僅有一步之遙。
對於被俄羅斯空天軍寄予厚望的蘇-57而言,未來“產品30”的集成必然會極大的提升這款隱身戰機的綜合作戰能力。除了使其具備真正意義上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之外,“產品30”發動機所採用的鋸齒形雷達隱身設計以及紅外信號抑制技術,也能在某種程度上優化蘇-57爲了所詬病的隱身能力。
而如果換髮後的蘇-57能夠在2025年前後實現量產的話,那麼將意味着,這款俄羅斯隱身戰機將比我國殲-20更早達到完全體狀態。畢竟對於航發研究相對滯後的我國而言,殲-20的動力一直是其最大的短板所在,儘管目前該型號已經換裝了國產鋸齒“太行”,但離目標發動機批量裝機仍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