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習慣的力量異常強大,能將一個人送入天堂,也可將一個人拖入地獄。

不良的習慣驅使孩子偏離正道,而好的習慣可以推動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奮勇向前。

人在最初的時候,性情都是相近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受生活環境的影響,使人的習性有了差異。

只有從小培養的好習慣,才能使孩子終身受益。

以下幾個規則和習慣,會讓孩子更受歡迎,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記得收藏好!

1. 不可隨意拿別人的東西

年齡小的孩子沒有“偷”的概念,只是內心產生了需要感,覺得“那個東西我沒有”“那個東西我想要”。

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他們不能拿走別人的東西。如果孩子想要一些真正需要的東西,父母可以試着去見她,但他們必須告訴孩子:將來,你可以告訴爸爸媽媽你想要什麼,如果爸爸媽媽認爲沒事,他們就會來見你。但你必須明白這不是你自己的事。沒有別人的同意你不能接受。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爲孩子做好表率,指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所有權”,是自己的,自己才能使用和安排,是別人的,自己不能拿來據爲己有。

2. 不要打擾別人

在對方工作、學習或者休息的時候,要保持安靜;在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譁、吵鬧,粗俗、不文明的行爲不可有。

3. 做錯事情要道歉

孩子小的時候,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經驗,出點小錯誤也是常有的事情。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一定要鼓勵孩子主動跟別人道歉,並且勇於承擔後果,讓孩子吸取教訓。這樣孩子以後長大了纔會更有責任心。

4. 良好的衛生習慣

平時要勤洗澡,勤換衣,每天刷牙等,讓孩子每天都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的,這樣纔會讓別人看起來更舒服,更願意接近。同時,也要教會孩子愛護公共衛生,做到不隨地吐痰,不亂扔亂拋果皮紙屑等。

5. 養成思考和交流的習慣

勤于思考的孩子更容易進步,善於交流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孩子會不斷的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在不斷的交流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方法。久而久之,孩子的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會變的非常強。

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在孩子9歲前養成,會爲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養成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長要有耐心,堅持監督孩子做下去,這樣以後孩子上了中學,大學,甚至步入社會纔會更省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