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楊堅的篡位稱得上歷史上最容易的一次篡位,趙翼稱其爲:“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婦翁之親,值周宣帝早殂,結鄭譯等矯詔入輔政,遂安坐而攘帝位。如在建德四年(575年),也就是楊堅的女兒楊麗華嫁給還是太子的周宣帝的第二年,齊王憲便向武帝進言:“普六茹(楊堅家族的胡姓)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

楊堅的父親叫楊忠,是西魏宇文泰設立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中的十二大將軍之一。楊忠老來得子,三十六歲有了孩子,這個孩子就是楊堅。

楊堅在十三歲前受的是在寺院的尼姑教育,十三至十四歲是在太學接受的太學官方教育。十七歲開始步入仕途。獨孤信看中了他,把自己的小女兒獨孤伽羅嫁給他。獨孤氏是當時西魏八柱國之一,地位比楊忠還高。而這時候西魏政權被北周取代,西魏從此在歷史上消失。因爲宇文泰是當時西魏的權臣,他死了之後,宇文護一不做二不休就把西魏的皇帝廢了,輔佐宇文泰的兒子當上了皇帝,於是西魏就變成了北周。後來宇文護就和皇帝爭權。期間宇文護任命楊堅爲右小宮伯(皇帝侍從),他想拉攏楊堅父子。此時他就在權臣和皇帝之間左右爲難,就去問了他父親,他的父親就是說了一句“兩姑之間難爲婦,汝其勿往”,讓他不要輕易投靠,楊堅就接受了。565年楊堅晉升爲大將軍,出任隨州刺史。後來他回到了長安後,皇帝都換了三個了,但是宇文護的地位還是位高權重。再後來北周的第三任皇帝周武帝把宇文護給殺了,從此周武帝大權在握,成爲真正的皇帝。此後北周逐漸強盛,開始進攻北齊,而楊堅繼承了其父隨國公,大將軍,正好有了表現的機會。

建德二年(573年),周武帝爲他的太子宇文贇納妃娶了楊堅的長女兒楊麗華。此時的楊堅是大將軍,隨國公,皇親國戚,是真正的位高權重與國休慼。在後來攻打消滅北齊的過程中楊堅又立下了大功,地位威望又得到了提升。此時周武帝身邊的重臣發現楊堅有問題。如在建德四年(575年),也就是楊堅的女兒楊麗華嫁給還是太子的周宣帝的第二年,齊王憲便向武帝進言:“普六茹(楊堅家族的胡姓)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在建德五年(576年),內史王軌又再次向武帝進言:“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堅貌有反相”,勸武帝除去楊堅。儘管這兩次危險,楊堅都在術士來和(武帝十分信任的術士,在武帝向其詢問楊堅的面相時,始終稱楊堅從面相上看爲“節臣”)的幫助下驚險的度過。但也可以看出,在這些重臣的震攝與壓制下,楊堅是有篡位的心而沒有篡位的膽,被這些重臣死死壓制着。

宣政元年(578年),周武帝去世,皇太子宇文贇即位,是爲周宣帝。而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被封爲皇后,楊堅因爲是皇后之父又晉升爲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大象初年,楊堅官任大後丞、右司武,很快轉任大前疑。周宣帝每次外出巡幸,都讓楊堅在朝內留守。當時周宣帝制定《刑經聖制》,法令極其嚴苛。楊堅因爲法令嚴酷,不是教化約束臣民的好辦法,向周宣帝強烈堅進諫,周宣帝不聽。 周宣帝即位後,先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齊王憲、上大將軍王興、上開府儀同將軍獨孤熊、開府儀同大將軍豆盧紹。緊接着,又誅殺王軌、宇文孝伯、宇文神舉等大臣。武帝爲其留下的重臣基本上被誅殺殆盡。事後,楊堅在回憶宣帝大殺忠臣重臣的時候,無不慶幸的說到:“宇文孝伯實有周之良臣,若使此人在朝,我輩無措手處也。”周宣帝大殺特殺武帝爲其留下的重臣之後,朝廷上出現了很多空缺,而填補這些空缺的人便是宣帝身邊的親信寵臣。其中尤其以御正下大夫劉昉、內史上大夫鄭譯最得宣帝信任寵愛。二人都曾和楊堅一同在太學學習,關係極睦。楊堅的地位和威望日益做大,周宣帝十分忌憚。周宣帝發怒之時,對皇后楊麗華說:“一定要將你家滅族!”於是召楊堅入宮,對左右侍衛說:“楊堅的臉色稍有變化,就殺了他。”不料楊堅到了宮內,神情和臉色自若,於是周宣帝沒能殺了他。

宣帝登基不滿一年便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靜帝),自己成爲了太上皇,讓靜帝負責上朝面對朝臣,自己則專心於遊玩。緊接着,宣帝又立了五位皇后,一舉打破前趙皇帝劉聰“三後並立”的記錄,當然五位皇后中的正宮皇后仍然是楊堅的女兒——楊麗華。但是由於楊麗華出身高貴,又經常勸諫宣帝,所以她也是五位皇后重最不受寵的皇后,宣帝外出遊玩也基本上不會帶着她同去。宣帝在退位後經常帶着四位皇后外出遊玩(楊麗華除外),注意宣帝的外出遊玩可不是駕車而是騎馬,並且是不分時間的,想起來就立馬出發,曾在一日之內從都城趕到洛陽。 但是殘暴的周宣帝一直在猜忌楊堅,被猜忌中的楊堅如屢薄冰。在惶恐中他想出來了一個辦法,去京城外做官,在周宣帝的寵臣鄭譯的幫助下,楊堅被任命爲揚州總管。楊堅遲遲沒有出發,數月之後周宣帝出遊宮外患重疾,匆忙被送回宮裏。在宮裏眼看不行了趕緊叫了兩個御正大臣劉昉和鄭譯立其八歲兒子宇文衍爲皇帝。另一個重要的事情是選輔政大臣,而這時候周宣帝已經不能說話了。這兩個大臣就私下商量選楊堅當輔政大臣。楊堅是國丈,大將軍位高權重有這個資歷,就這樣楊堅在劉昉和鄭譯的幫助下當上了輔政大臣。史稱“劉昉牽前,鄭譯推後”。宣帝就這樣眼睜睜的看着劉昉、鄭譯等人將自己的岳父也是自己最討厭的大臣——楊堅立爲輔政大臣,奠定了楊堅篡位的基礎。

公元580年9月楊堅被任命爲大丞相,10月又加上了大冢宰,12月楊堅的爵位晉升爲隨王,公元581年2月周靜帝又把楊堅的職務換成了相國,而且讓他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加九錫之禮。後來他就逼着周靜帝發佈禪位詔書,自己在一番推讓之後就明正言順的當上了皇帝。他原來是隨國公但是他覺的“隨”這個字不吉利就把這個“隨”改爲這個“隋”,建立了隋朝,統一了全國。楊堅的篡位稱得上歷史上最容易的一次篡位,趙翼稱其爲:“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婦翁之親,值周宣帝早殂,結鄭譯等矯詔入輔政,遂安坐而攘帝位。”唐太宗稱其爲“欺孤兒寡婦以得天下”。

楊堅是大隋王朝的締造者,他結束輸了中國幾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廣闊帝國。在他二十五年的皇帝生涯中,創造了諸多奇蹟。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隋朝由弱到強盛,史稱“開皇之治”。隋文帝被稱爲“聖人可汗”。是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