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哥

医药代表,转型做这个领域,一定要谨慎

这几年的代表,各种遭遇滑铁卢,真是一年不比一年,不少代表合计着转向其他领域,比如器械耗材,诊断等。

其中,耗材是比较受青睐的,最近身边有想转耗材的就不少,但今天还是得泼点冷水。

不是说耗材不好,只是没那么好。如果你们看完今天的文章,有所犹豫,建议别动。

1 / 薪资&发展没有优势。

职业转型要么是奔钱要么是奔发展,两者都没有,那真真是去送人头的。

在整个医疗圈,不论是器械耗材,还是药品,薪资差距都不是很大,薪智网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薪酬数据报告》显示:

医疗器械销售代表年薪50分位的是83413,90分位的为129874,耗材差不离也这水平,而医药代表年薪50分位的是80095,9分位的为139639。

来源 / 薪智网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不管是平均数还是高薪人群收入,薪资都差不多。

这个只是行业的平均数,外资肯定比这高,当然,同时外资的药品和器械耗材薪资也是差不离。

至于发展这块,器械耗材是更小众的领域,从业人数更少,自然往上的发展机是更稀缺的,转型过去谋求什么?安全?现在也不安全了。

2 / 耗材加速带量采购中...

器械耗材的带量采购要晚于药品也难于药品,但不少耗材已经带量了,不少还没带量的也在路上了。

不同于药品,由于耗材品类复杂、分类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的质量和疗效的评价体系因素,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难度显然更大,很难在短期内大范围内地开展。

2019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2020年底前完成医疗器械耗材唯一标识系统规则的制定,高值医药耗材分类与编码的统一,并启动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检测和集中采购管理平台。

这项《通知》无疑加速了耗材带量采购的进度。

2019年部分地方已经开始探索耗材带量采购了,去年8月份的“15省际联盟”和12月份的“3+6”跨省联盟联合采购,“3+6”昨天正式招标,官方还将“3+6”正式更名为“3+N”,带量城市范围将更广,受影响的产品如下图。

来源 / 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3+6”就像药品的“4+7”,耗材已经变天了。大家离耗材全国带量的时间不远了,可能就在今年。

3 / 职业周期长?

以前经常有人忽悠,做器械耗材的职业生命周期更长,今天来掰扯下。

据说器械耗材代表的年龄普遍偏大,35-40+的一大堆,而且稳定性比较强,这个没有具体的数据,可能是这么回事。

40多岁还能在一线销售岗位上,说是好事也不是。做药品,30多岁可能就面临职业转型,虽然会很痛苦,但好在醒悟早,未来的可能性还是不少。

而器械耗材,你真在基层做到40多岁了,未来遭遇职业变动,想转型,无疑加大了难度,失业是大概率事件。

何况现在带量采购,耗材的职业生命周期也短了,稳定性也没之前那么强了,再加上本身体量小,找工作将比药代更费劲...

在个人观念里,器械耗材相比药品,本身就没有很明显的优势,再加上也带量采购了,从药品转型耗材的意义不大,带来不了什么高收益和更好的职业发展。

最大的差别就在经销商管理和跟台,跟台就不说了,经销商管理有多大价值?

这么说吧,在整个医疗圈,不能自己操作一个产品,这些销售经验都是碎片化的,不过是销售里的一个小环节,发挥的价值是有限的。

在这么个内卷化的社会,一个行业内的经销商管理经验,不要太在意。

现在耗材带量之后,很多经销商受冲击很大,竞争也更激烈了。所以,销售对客户的管理要求更精细化了,而这可是医药代表的优势。

说真心话,药代想转器械耗材,还不如去瞧瞧一些肿瘤药品,尤其新品,这波小红利可以追一追。

最后,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