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就是這樣的複雜和殘酷,尤其在愛情上,並不是善良的人就一定會有好的姻緣。導演清楚地告訴我們,愛情和人生一樣,在不同的階段有着不同的感悟。

在功成名就於好萊塢之前,臺灣知名導演李安曾拍攝過父親三部曲,該系列作品中無不凸顯出傳統的家庭矛盾衝突。

《推手》讓觀衆從一個老人的視角中體會到了中外文化的矛盾;《喜宴》把中國文化裏最“禁忌”的同性之愛推上熒幕;《飲食男女》將食與色擺上了餐桌。

這些矛盾的衝突,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人與人之間複雜而又多變的關係。然而,同爲臺灣最知名的導演,楊德昌在拍攝《一一》時,卻拋開了傳統的戲劇矛盾衝突,輕描淡寫地向觀衆們講述了人生的悲歡離合。

《一一》作爲其導演生涯的最後一部作品,該部電影含蓄剋制地把簡南俊爲代表的臺灣中產階級家庭的一切一點一點地展開。從剛出生還未有姓名的嬰兒,到時日無多的老人,這些不同的家庭成員雖同住一個屋檐下,卻對人生產生了不同的疑惑。而這其中,簡南俊和他的子女對待“愛”的態度,更是觸碰到了觀衆內心深處最敏感的神經。

電影開始於一場婚宴。

在婚宴中,簡南俊遇到了自己的初戀女友,而多年未見的初戀並沒有放下自己。與此同時,簡南俊遇到了事業瓶頸和岳母病重的雙重壓力,妻子也不堪現實壓力想要暫時避世修行。“中年危機”會遇到的問題,對於此時的簡南俊來說,愈發明顯。

簡南俊的大女兒婷婷是一個單純的女孩,在幫朋友解決感情問題的過程中,面對朋友男友的追求產生了無法避免的煩惱;簡南俊的小兒子洋洋在學校也並非無憂無慮,沉默寡言的他,總是被女生欺負,卻因一次科普課而對討厭的女生另生情愫。

一家人就在這人生的既定軌道上行走着,最終交織於簡南俊岳母的葬禮上。

“愛情”的種子早在人生初期被悄然中下。

在大人的眼中,年僅8歲的洋洋是個十分內向沉默的孩子,正因如此,大人對於他被女孩欺負這件事早已習以爲常。

在一次科普課上,洋洋躲在角落裏,不經意間瞥見了那個曾欺負他的女孩的裙底風光,這讓懵懂無知的洋洋對這個女孩產生了異樣的情愫。

伴隨着老師口中對於生命起源的描述和投影布上映出的女孩身影,洋洋內心關於“愛”的這粒種子,正慢慢萌芽。

在洋洋眼中,老師只是在講生命的起源和雷電形成的原因,可在洋洋心中這卻是在暗示愛情。

與愛情的本質一樣,二者互相對立又相互吸引,然後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在洋洋看來,都是那麼的迷人又不可抗拒。

女孩映在投影布上的身影,是“愛情”照進洋洋世界裏的第一束光,雖然光線很微弱卻足夠醒目。而那束光照進來的瞬間,在洋洋的世界裏,關於愛情的故事就已悄然上演。

在我們還小的時候,並不知道什麼是愛情,可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那一眼瞥見的裙底、同學遞過來的那根棒棒糖和前桌扎的那鬆鬆垮垮的馬尾辮時,愛情好像就裹着一層面紗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朦朦朧朧,看得見,卻又摸不着。

愛情的到來,從沒有原因也不需要理由,你永遠也不清楚自己爲什麼會被那個人吸引。這在成年人看來,無疑是十分青澀的愛情,可也是最純潔的愛情。無關身份和地位,只是跟隨着本心,讓那顆種子在心中自在的發芽。

在“愛情”上,這個世界從不公平

正值青春期的婷婷,對愛情充滿了好奇與渴望。她一邊羨慕着好友莉莉與其男友胖子的愛情,一邊又希望愛情可以降臨在自己的頭上。

青春期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激情和矛盾,莉莉與胖子亦是如此,二人最終分道揚鑣。此時的胖子把目光轉向了一直默默陪伴二人的婷婷,這對婷婷來說,就像是得到了櫥窗中那件價嚮往已久卻價格高昂的連衣裙一樣,驚喜的同時,也讓人覺得不真實。

於是,婷婷對待這段戀情總是小心翼翼,害怕它無疾而終。當她發覺胖子有了分手的意圖後,單純的婷婷甚至想依靠自己的身體留住那個並不愛她,只把她當作莉莉替身的胖子。不出所料,婷婷的初戀以悲劇收尾。

不久後,她得知胖子因謀殺與莉莉有染的老師而行將入獄。

在收到消息的那一剎那,她對愛情產生了迷茫,也對這個世界產生了疑惑,在婷婷眼中,好人就應該得到愛情。

她覺得很不公平,爲什麼從未做過壞事的她,得不到胖子的愛。而對待感情不專一的莉莉,胖子卻甘願爲她赴湯蹈火。

於是在夢裏,她問婆婆:“婆婆,爲什麼這個世界和我們想的,都不一樣呢?”

步入成年人的世界是需要代價的,而情感上的受挫就是這個世界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你:“歡迎來到成人世界。”人生就是這樣的複雜和殘酷,尤其在愛情上,並不是善良的人就一定會有好的姻緣。就像片中婷婷自己說的,自己並沒有做什麼壞事,可世界就是那麼不公平。

對於青春期的婷婷來說,“愛情”是她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她對愛情的理解即是對世界的理解。

可愛情就像是她悉心培養的盆栽一樣,越是過分照料,越可能被她的愛心“淹沒”。當你遺忘它,讓它自由生長的時候,也許它纔會慢慢地展現出生命的力量。

在這個年紀,愛情就像手中的沙,越用力握緊,越是什麼也抓不住。可笑的是,我們還未參透愛情,卻總在擔心如何才能把愛情保存下來。

這就是年輕人,他們有着爲愛情付出一切的決心,有着和全世界作對的勇氣,卻一直無法參透愛情的無常。

他們把愛情看得太重了,卻又把人生看得太輕。

成年世界,“愛情”早已不是全部

爲解決公司破產危機,簡南俊隻身來到日本出差,再次遇到了三十年前的初戀女友阿瑞。

二人在溝通中解開了曾困擾彼此的心結,在這之後,他們似乎回到了彼此相愛的過去,一同走遍大街小巷,互相依偎,互相陪伴。

好景不長,當他們發現終究要回到現實時,敏感又脆弱的阿瑞卻已無法接受自己即將與簡南俊淪爲陌生人。阿瑞向簡南俊提出了想要廝守到老的想法,可簡南俊清楚地明白,於他而言,阿瑞早已成爲過去式。

因此,簡南俊只是沉默了半晌,對她說:“阿瑞,我這一生沒有愛過另外一個人。”

在簡南俊最值得擁有愛情的年紀,他放棄了初戀女友阿瑞。對於阿瑞,他內心一度十分愧疚。甚至選擇在深夜給阿瑞電話留言,只是希望阿瑞能夠過得開心。

在日本再次遇到初戀,彷彿是上天的安排,讓簡南俊早已沉寂了幾十年的心再次悸動。

但簡南俊清楚地明白,已爲人父的自己,身上所揹負着的不止是愛,更多的是責任。愛讓他成長,而責任使他蛻變。

愛情對這個時候的簡南俊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他的愛情早已被平淡生活裏的瑣碎小事消磨殆盡。和經久失修的汽車一樣,雖能勉強行駛,卻瀕臨淘汰。

村上春樹說:“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跟從前的不一樣了。”

隨着年齡的增加和閱歷的增長,我們對於複雜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對於“愛情”的理解也在慢慢改變。從懵懂到堅信,從懷疑到淡然,我們就是這樣不斷地改變,不斷地推翻過去的自己。

成人世界裏,愛情早已不是全部。我們逐漸學會坦然地面對人生中的悲歡離合,明白不是所有種子都能結出果實。

關於複雜人生的感悟,愛情是不變的主題

影片中的每個人物都可以單獨作爲故事延展開來,但卻被片中的“婆婆”串聯到了一起。他們都以自己的形式向“婆婆”訴說着自己的煩惱與勇敢,而“婆婆”卻只能聽,不能說,似乎在告訴他們,關於人生的答案都在於自己,並非他人。

人生就是這樣,每一個人都在經歷着只屬於自己的生活,就這樣慢慢地長大,慢慢地變老。我們雖然渺小,但也偉大。

而愛情,更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劑調味料。

在這部電影中,楊德昌雖沒有給予“愛情”太多的筆墨。可我們仍舊能從中窺到一些他對於“愛情”的理解。

從豆蔻年華,到不惑之年。導演清楚地告訴我們,愛情和人生一樣,在不同的階段有着不同的感悟。當你能淡然的面對愛情時,對於複雜的人生,也就有了更深的感悟。

例如片中簡南俊從日本回來後,對妻子講的那番話,便已道盡了片中簡南俊對於人生和愛的所有感悟:即使擁有了重活一次的機會,也不會改變什麼。

其實,每個人對於“愛”的理解就像是鋼琴上那八十八個琴鍵,發出的聲音雖然各有不同,但又如此悅耳。

而楊德昌導演則是通過鏡頭,緩緩地向我們訴說了他對於那個“琴鍵”的所有感悟。

在我看來,愛情不一定要天長地久。只要在彼此的生命裏留下過痕跡就夠了。

我和你相愛過,雖然有過爭吵和誤會,沒能走到最後,可我們彼此有着同一段記憶。這對我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榮幸了。

我們複雜的人生就像是一所大學,愛情則是沒有重修機會的必修課。珍惜每一次能感受到的愛情吧,這對人生來說,便已彌足珍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