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粑粑

文/刘辰枫

相比“玉米粑粑”这个名称,我更愿意喊它“包谷粑粑”。家乡的人,听见“包谷”二字,会显得更为亲切。

想要吃美味的玉米粑粑,先得种植它。

种植玉米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下种子;第二种是育苗,而后栽种。直接下种子较为方便,但当玉米苗长出来的时候需要拔掉不好的苗儿,留下壮硕的苗继续生长。育苗,则只需要选好苗栽种即可。不过这两种种植方式,所需要付出的劳作其实差不多。直接下种子一开始省力,拔除弱苗费劲;育苗一开始费力,栽种却方便。

当玉米苗长至约二十公分左右的时候还需要施肥除草。精心呵护,才能有丰硕的收获。

因品种不同,每颗玉米会结不同数量的果实。有的结一根,有的结两根,还有的结三根。但现在大多数品种都只结一根。虽然只结一根,其产量还是能得到保证。若按口味来分,大致可以分为普通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普通玉米和甜玉米一般是黄色的,糯玉米则是白色的。

当玉米成熟之时,扒开它的外衣便可清晰看见玉米粒。用手指甲按压,会有浓浓的浆液爆出。这时候的玉米,我们称之为“嫩包谷”,便可以开吃了。

说起吃“嫩包谷”,通常有四种经典吃法。第一是煮着吃,第二是烤着吃,第三是炒着吃,第四是做玉米粑粑。

想要做美味的玉米粑粑,需要做一些准备。先把“嫩包谷”从地里拔回来,然后用手撕掉它的外衣,捋干净玉米须。而后剥玉米,将它们剥落成玉米粒。最后拿去石磨上磨成糊糊。当然现在可以用机器来磨,可以省去不少人力。但机器打磨出来的玉米糊糊,做出来的玉米粑粑,会少去一些“味道”。至于是何原因,也不得而知。或许是手工制作,会“美味”一些吧。

玉米粑粑也分几种吃法。第一种是蒸,第二种是烙,第三种是煮,第四种是“贴”。蒸玉米粑粑,一般是拿桐子树的树叶包好玉米糊糊,而后蒸熟。烙玉米粑粑,我们又称之为“抗”(方言)。简单的说就是在锅里放上油,和北方人烙饼一样,做成粑粑。煮玉米粑粑则是把它做成“汤圆”,然后煮熟当成汤圆来吃。贴玉米粑粑,和北方贴饼子有点类似。大铁锅中间煮上菜或饭,沿着它周边贴上一圈饼子,然后盖上锅盖煮熟。(注:桐子树是西南地区的一种树,它的叶子较为宽大,果实能制作桐油。)

我最爱的还是“烙”和“贴”的玉米粑粑。这种方式做出来的玉米粑粑会有一层金黄色的锅巴,吃在嘴里贼香。

等这些带锅巴的玉米粑粑冷却之后,将它们切成条状,加上嫩辣椒香油大蒜生姜等一起爆炒。这又是一道“炒玉米粑粑”。这种味道,又成了别样的滋味。

玉米收割后,晒成干玉米粒,也可以磨成粉,加上一些面粉,还可以制作成另外风味的玉米粑粑。

玉米粑粑,不同做法,就有不同味道。但不管它是什么样的味道,它所承载的始终是家乡的味道。

长大后,为了生活离开家远赴他乡。很多时候,只能在梦里回味家乡玉米粑粑的味道。虽然在城市的街巷还能买到它,但味道却始终不对。

玉米粑粑,承载着浓浓乡愁。它的味道被深埋在心底,是远方游子心灵的慰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