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藝術品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珍奇物品。在這上面沉積着無數的歷史、文化、社會信息,而這些信息是任何一件其他的器物所無法取代的。隨着收藏市場的日益火爆,古瓷器作爲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爲收藏界的第一大門類,吸引了衆多收藏者的目光。但同時,也使得大量的複製品或作僞品流入市場,真真假假,魚目混珠,令人難辨真僞。因此,在入手藏品的時候,一定要熟知瓷器的鑑定。

目前對於瓷器等收藏藝術品的鑑定,可以分爲傳統眼學和現代儀器鑑定。

一、傳統眼學以經驗爲主

瓷器收藏風氣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或更早。而隨着收藏系統化,專門辨別瓷器窯口、年代的研究隨之而起。此後由於利益驅使,“瓷器作僞現象”也應運而生,對瓷器的鑑定擴散至對真僞的辨別上。由此,也產生了鑑別古陶瓷最傳統的方法。一直以來,瓷器鑑定專家的鑑定法寶便是依靠“目、手、耳”三者並用,並依靠世代相傳的鑑定理論及與大量實物接觸所積累的經驗,通過與傳世“標準器”的比對來判斷被鑑定品的年代、窯口、真僞。此外,窯址出土標本、考古學出土文物也成爲比對的“標準器”。

古瓷器鑑定需滿足多方面要求,包括古代瓷器造型、胎釉、工藝、紋飾、彩料、款識等等。什麼樣的造型,應滿足瓷器生產年代的審美、技術、生活習慣等要求。通過瓷器的造型、氣泡等鑑定瓷器。而對於胎釉、工藝、紋飾三類方面,必須在仔細研究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窯口,有什麼樣不同特點的瓷器,對比這些具體細節,自然能對古代瓷器鑑定有一定的瞭解了。此外,胎釉是厚還是薄,工藝是否精湛,紋飾是否精美,是否出彩,都是需要仔細觀察的地方,新手最好先入手一個便攜顯微鏡輔助鑑定,對於瓷器的鑑定有很好的輔助效果。

一件瓷器採用的釉彩和足底是否有款識,也是鑑定瓷器的判斷依據。在鑑定釉彩時,各時期有各時期的特色,有的雖然採用一種呈色的彩料,由於所含成分不同,或製法不同,燒成條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雖然這種不同有時是極其細微的,但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其中的差異。而在款識方面,不同的時代,書款的方法、書體和筆法,以至書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

二、現代儀器以顯微鏡爲主

隨着科技的發展,制贗手段的進步,僅憑經驗已經無法鑑定古瓷器了。因此瓷器等的鑑定也開始與時俱進,從上世紀80年代左右,儀器檢測方法正式介入到古陶瓷鑑定中。有許多的收藏者開始運用放大鏡放大觀察,不過放大鏡倍率有限,而且非常的傷眼,放大看一會瓷器,就會出現“金星”等眼花現象。近幾年來,光電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便攜式顯微鏡的出現,很好的彌補了傳統放大鏡對瓷器等鑑定方面的缺陷。

利用顯微鏡可以非常清晰的看見氣泡、劃痕、胎骨、釉彩等細部特徵,也可實時對觀察的結果拍成照片,還可以進行攝像,可以留下各種資料。目前市場上還有無線WIFI顯微鏡。只要搜索連接相應WIFI,打開專用APP,瓷器的微觀形態即可實時顯示;另外,這款便攜數碼顯微鏡還可以拍照、攝像,使瓷器觀察的微觀效果即刻存儲在手機裏,可與朋友、專家相互探討,使瓷器等收藏鑑定更快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