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悠柔愛談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關雲長駐守荊州多年,實在是不宜妄動。而且關雲長的綜合能力實在是沒人可以代替,包括威望,統帥。可調諸葛孔明前往荊州和關雲長配合,在歷史上,孔明怕是除了劉,張之外和關羽關係最融洽的人了。諸葛也非常能撓到關雲長的癢處,之前在漢中立下大功的黃漢升被冊封爲徵西將軍讓關雲長非常不滿,諸葛孔明一封信就平息了他的怒火。至於有人說諸葛家族三國都有人的問題,如果瞭解當時風土人情的人就不會有此想法了。
在當時諸葛家族本就沒落了,只好採取廣撒網的策略。在當時實屬平常,舉個例子,當初荀文若在曹操手下的時候,他的侄子荀公達不就在雒陽漢朝廷爲官嗎?若不是曹孟德把漢帝接過來他估計還在朝廷呢,怎麼沒見荀公達拋棄飯都喫不上的朝廷跑到曹操手下混喫呢?這種策略當時實屬稀疏平常,最終目的都是爲了士族的延續,諸葛家族在魏蜀吳各有人才,只不過東吳的諸葛這支後來被滅門了。
荊州四戰之地,需要的不是法正的奇謀關雲長的血勇而是諸葛孔明的沉穩。歷史上荊州僵局怎麼打破的?不就是東吳抓住了關雲長急切想搞出點功勞的心態嗎?關雲長當時看到漢中大捷,看到當初資歷沒有自己老的老將黃漢升職位都和他平起平坐了,心裏是又氣又急。他駐守荊州這麼些年除了掃掃水賊,去北邊打打秋風,訓斥訓斥糜子方之外就只撈到一個苦勞。
要一個心高氣傲天天看春秋的關雲長怎麼咽得下這口氣?劉備在荊州不僅有內部憂患,還有明顯的外部威脅。關雲長不是罵江東鼠輩嗎?你以爲孫仲謀會不生氣?雖然關雲長一直有提防江東,與荊州部分世家交往甚密,當年不就是司馬徽給他取了一個臥龍的雅號嗎?這種名號也不是隨便給的,有點類似門生故吏的感覺。
水鏡先生在荊州影響力也不小,與龐家和黃家關係最爲密切,再把馬孟起調往荊州,首先馬孟起是個二五仔這不用多解釋了,在荊州他人生地不熟,就算他武力超羣有關雲長壓着他也是蹦躂不起來的,而且武力只是一個小部分沒有士族的支持誰給他翻身的機會。雖然他擅長的是馬戰,不過荊州求穩之下只是防禦作戰以馬超的能力是綽綽有餘的。
歷史沒有如果二字,而漢中和益州都還未穩,益州派和荊州派的鬥爭也日趨激烈。利益分配尚未成功,哪裏來的人手調配。如果一開始就留那麼多人留在荊州又會讓益州攻防變得更加困難,甚至可能導致漢中之戰失敗。
荊州作爲大本營,一定要選一個劉備信得過的人,這些人只能是劉備早期手下(關羽,張飛)或者徐州集團的人士(糜竺),包括荊州集團的代表諸葛亮,劉備都不會放心。守荊州的人個人威望一定要重,不然不能服衆,糜竺首先排除,關羽是漢壽亭侯,有朝廷威望,而張飛就比較白了。人的軍事才能一定要高,否認鎮守不了荊州,荊州作爲四戰之地,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而關羽的軍事素養又比張飛高。所以是關羽,關羽是最優選則。
如果諸葛亮有人事安排權力又開了天眼知道了未來,在伐蜀期間是沒有足夠人力協助關羽的,在成都已定收穫蜀中人才之後,安排黃權或法正擔任南郡太守,蔣琬負責前線後勤,必要時可派魏延鎮守公安。這種人員配置無法阻擋關羽敗給徐晃,但也可確保荊州不失。
待劉備用五年左右將西川漢中消化完畢,此時因荊州尚有關羽,曹魏應該不敢抽調宛洛地區預備隊,街亭一事也應該不會發生,如果季漢坐擁荊益雍涼關中即便魏吳練手,只要防吳伐魏,統一的幾率也要高很多。情況複雜得很不是誰能守住的問題應該是隻能關羽去。論威望五虎將(此處勿噴)裏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能帶一大把人,論大耳放不放心排除馬超黃忠,論大局觀張飛還不如關羽,再加上對除元從派其他派系的制衡,除了關羽,還有誰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