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一方面,东王以下各王的权力和地位差距悬殊,尤其是此后萧朝贵、冯云山相继阵亡后,杨秀清接管了两人的权力,剩下了翼王、北王更加无法形成对东王,有效的权力制约关系。这样一来,名义上的最高领袖的洪秀全,并未掌握最高权力,太平天国军政大权实际掌握在东王杨秀清手中。

历史上,白手起家建立政权的农民起义有不少,称得上成功,开创一个王朝的却很少。发生在晚清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定都天京,与清王朝分庭抗礼,清朝统治岌岌可危。所谓“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打败太平天国的不是清王朝,是自己。正当其蒸蒸日上之时,内部权力结构的缺陷终于爆发,导致了“天京事变”的发生,至此太平天国盛极而衰。
所谓内部权力结构的缺陷,还得从草创“拜上帝教”说起。虽说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奉上帝旨意下凡解救劳苦大众,建立“拜上帝教”,但真正树立洪秀全宗教领袖形象的却是冯云山,可以说其是太平天国初期的核心人物。1847年,冯云山遭到当地团练的逮捕并押解至官府,洪秀全不得不为营救奔走。
教内一时群龙无首,杨秀清假托“天父上帝”下凡,传言教众,稳定人心;此后,萧朝贵如法炮制,假托“天兄耶稣”下凡。这样一来,杨、萧两人填补了权力真空,洪、冯不得不承认两人的神权地位。加之杨秀清极具军事组织才能,至“永安封王”之时,被封为东王,节制诸王。
这样一来,名义上的最高领袖的洪秀全,并未掌握最高权力,太平天国军政大权实际掌握在东王杨秀清手中;另一方面,东王以下各王的权力和地位差距悬殊,尤其是此后萧朝贵、冯云山相继阵亡后,杨秀清接管了两人的权力,剩下了翼王、北王更加无法形成对东王,有效的权力制约关系。
久而久之,杨秀清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发展到1853年,以洪秀全处置宫女和嫔妃上过于严苛为由,要对天王杖责四十,连对天王都如此这般,更别提其他人了。可见,杨秀清实际上已然是众人之上了,洪秀全空有了“天王”的荣誉头衔,这些都隐藏在了太平天国接连的军事胜利之下。
1856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之后(大清江南大营的作用之一是为了保护苏州等赋税重地),东王直接爆棚了,打算连“天王”也要据为己有,逼迫洪秀全承认自己也能当“万岁”。洪秀全容易吗?连荣誉头衔也快保不住了。
“永安封王”中的北王韦昌辉,其为人两面三刀,性格积极残忍,也受到东王的打压,但表面上毕恭毕敬。其哥哥因曾与杨秀清小妾哥哥争夺房产,韦昌辉为了讨好顺从东王,愣是把自己哥哥五马分尸,但内心充满了仇恨,一直在等待时机,终于等来了洪秀全密诏回京,除掉东王杨秀清。此时,东王府内毫无戒备,只有少数武装力量。此举正是杨秀清为了配合自己“逼宫”,将翼王、北王等人调往前线督军,自然高枕无忧所致。
没想到的是接到密诏的北王与燕王,连夜赶回天京;在城内陈承瑢的配合下,当晚就杀了东王杨秀清的全家,而东王本人为燕王秦日纲所杀;接着洪秀全与韦昌辉表演起“双簧”:洪秀全指责韦昌辉杀人太多,要在天王府对其施行杖责,召集东王部属前去观刑。待这些人交了武器,埋伏的士兵一拥而上,杀个精光,一次杀了5000余人;剩下的东王部属团结起来对抗北王,韦昌辉一想要想取代东王,这些人必须除掉,索性一了百了。屠杀东王方面势力,前后历经两个多月,杀死东王部属两万余人。以至于正在与太平军作战的清军,见到了天京城外秦淮河通往长江那段河水鲜红,紧接着是为数众多的太平军尸体,由此清军方面判断天京城内发生了内讧。
得到消息的翼王石达开,带着几个随从赶回天京,指责北王。此时的韦昌辉,取得了东王的权力,连天王也不放在眼里,别提翼王了,一时间杀心渐起。嗅到危险的石达开连夜离开了天京,扑空的韦昌辉,又杀了翼王一家。
愤怒的石达开率领精锐兵临天京城,而洪“导演”也后怕,刚除掉了“大虎”杨秀清,招来了一只“豺狼”韦昌辉,惊恐万分。在内忧外患之下,加之满朝文武对于韦昌辉的残暴,极度不满,于是,洪秀全杀了北王韦昌辉,将其首级送到石达开处,这便是历史上的“天京事变”。当时民谣是这样传唱的:东王逼天王,天王就要北王杀东王,翼王又要杀北王,王杀王,杀了个血流成河。真是讽刺之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