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公元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将国号“大金”改为“大清”,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作为民族名的“女真”存在了700多年后就此消失,那么皇太极为何要改族名?

话说在辽东长白山脉一带,世代居住着一群通古斯族人,虞舜时期便已存在了,所以他们什么时候出现在这里,已经不知道咯。

在3000年前,他们成立了肃慎王国,并带上几件简陋的贡品,喜滋滋的前来中原朝贡周王朝。

《竹书纪年》载:“ 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即肃慎)来朝,贡弓矢。

这个族群,特别爱好改名,由夏商周时的肃慎,传到了汉朝与两晋时期改名叫挹娄,又到了五胡乱华后的北魏时期改名叫勿吉, 隋唐时又改成靺鞨。唐后期,已经出现女真的称呼了。

到了北宋时期,辽国境内的靺鞨干脆全部改名为女真族了。

所以“女真”为先称,“满”为后称。

同时也是在北宋时期,女真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女真人第一个国家政权——“金”。

然而在宋朝时期的古代文献中,女真族又被称之为“女直族”。

其原因有二:

第一、大金国本名为“朱里真国”。因为金国人的口音与汉人口音相异,遂被汉人讹为女真。 其实女真族的本名叫做“朱里真族”。

第二、辽国统治时期,辽兴宗耶律宗真为了避讳自己名字中的“真字”,遂将朱里真族改为“女直族”。

在古代封建社会,真理永远偏向于强者。好比民国时期,日本人称呼中国人为“支那”一般。弱小的民族,连决定名称的权力都没有。辽国灭亡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女直族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摆布”的弱小民族。女真这个名字再次被世人所熟知是在明朝末年时期,当时在努尔哈赤的努力下,女真部落得到统一,不再零散,与此同时金国建立,此时的女真开始真正的强盛起来。

努尔哈赤学习成吉思汗的做法,团结女直族九部十三营,一统女直族诸部。明朝皇帝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卫”。所谓“建州卫”,在《建州纪程图记》中被称之为:“女直国·建州·夷人之主。”

建州在哪里呢?在今天的吉林东北部。努尔哈赤统一女直之后,朝廷将努尔哈赤统治的地盘命名为“建州”,这个“建”字有“新”的意思。

《旧满洲档》中又记载:“建州卫,女直满洲国之淑勒昆都仑汗也”。也就是说,建州卫等于女真族的淑勒昆都仑汗王。

如此一来,便得到了一个结论:建州等于满洲

在汉人口中,建州称之为“建州”。但女真族的文化、语言和汉人不同,所以女直族将“建州”称之为“满洲”。还有,孕育女真族的河流叫做“图们江”,女真族称之为“豆满江”、“满江”,因此由“满江”灌溉的“建州”,便被女真族称为“满州”。而满洲生活的女真人,也更名为“满州人”。

范文澜老先生认为,满州人、建州人,都是女真族的称呼,好比我们中国人又称“汉人”、“华人”、“炎黄子孙”一般,一个民族有多个称呼并不稀奇。

当然,更多的是一个政治考量。

当年皇太极决定攻陷中原,改朝换代的时候,认为女真必须确定一个“官方名称”。

这事儿他父亲努尔哈赤曾经就做过,努尔哈赤起兵后认为,“建州卫”是明朝赋予的称谓,也是“明朝”的官职。如果打着“建州”的名号攻打明朝,岂不是自己骂自己“乱臣贼子”?所以直接打起了曾经金国的名号,求一个名正言顺。

虽然努尔哈赤时代已经有了国号“金”,但金国始终未能一统天下,他们的势力范围仍旧是在辽东,原女真故地,所以女真还是叫女真。但皇太极时期则不一样了,此时的后金与明朝实力对比在逐渐发生变化,此消彼长之下,皇太极逐渐有着入主中原,取而代之的想法。那么此时如果还是打着女真的旗号,未免显得有些不符合大势。

因为当时后金已经占据了整个辽东,而辽东可不仅仅是女真人,还有汉人、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等等族群的先民们。这些都是皇太极需要团结的势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认为,满洲是部族的名称,并非地名,是满族的一个族群,这个族群的来历,更像一场民族大杂烩,是东北各个民族的一次大融合。

满洲是部族名称,并非地名,就是整个辽东地区的族群总汇。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满洲一词,来源未久,表示部族之号,若肃慎、勿吉、女真,非地名也。”

所谓满洲实际上是包含东北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形成了“建州三卫”,标志了满洲主体部分的形成。在女真族的影响下,不止是女真各部,还有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先民们,也都加入了进来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过程,所以满洲是一个族群大杂烩,和这么多东北各部的族群合拢起来,是以建州、海西女真为主体,同时又包括了大部分野人女真等等,为了各部落的和谐,女真称为满洲,更加有利于和族群的利益,以及团结。

当然,这个满洲的名字也有讲究,“女真族”的“女”字,从汉人角度来看,未免太过于柔弱。如果叫“女洲清”,还不如叫“怡红院”。

“满”字则不同。满洲,取满河的第一字,取建州的第二字。而明朝皇帝姓“朱”,朱、明二字有“火、光”的意思。“满洲清”三个字皆有“水”,按照五行相克的原理,“满水”克“明火”。所以皇太极在范文程的建议下,将女直族改名为“满洲族”,寓意好、五行属性好、攻打明朝显得更加名正言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