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資料顯示,該遺址原爲泰山行宮的後大殿如來佛殿舊址(又名:佛爺殿),如來佛殿始建於北宋時期,坐北朝南,佛爺殿5間,東西配房各3間。泰山行宮是臺兒莊古城標誌性建築之一,特別是後院的如來佛殿遺址,讓愛好文史的小編駐足探尋、流連忘返。

泰山行宮是臺兒莊古城標誌性建築之一,特別是後院的如來佛殿遺址,讓愛好文史的小編駐足探尋、流連忘返。 圖爲泰山行宮山門,“泰山行宮”四字遒勁有力。

資料顯示:泰山行宮始建於明朝正德十三年,毀於1938年臺兒莊大戰,古城重建時對原址進行了考古發掘。2011年在原址恢復了泰山行宮。 泰山行宮俗稱“奶奶廟”、主殿“碧霞宮”,供奉碧霞元君(泰山奶奶)及 “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

東側爲“觀音殿”,裏面供奉着觀音菩薩。觀音自古以來都是被人們所喜愛和敬仰,所以觀音的形體、容貌和姿儀皆祥和、寧靜、端祥、莊嚴。

西側爲“財神廟”,裏面供奉着“文昌帝君”、“文財神”、“武財神”三位神靈。

這兒就是泰山行宮後院的如來佛殿遺址。據資料顯示,該遺址原爲泰山行宮的後大殿如來佛殿舊址(又名:佛爺殿),如來佛殿始建於北宋時期,坐北朝南,佛爺殿5間,東西配房各3間。

據資料顯示,2011年6月16日,考古專業機構對如來佛殿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出青磚、雕刻構件,古幣、瓷片、古碑等文物。

如來佛殿遺址坐北朝南,進深1間,面闊5間,東西長19.3米,南北寬8.8米,僅存基礎,用條石、圓鼓狀石墩和青磚壘砌。

底層是20釐米厚的條石,上面是高約70釐米、直徑60-70釐米圓鼓狀石墩,石墩上面又是厚約10釐米條石,然後是用青磚壘砌,整個基礎保存完整。

圖爲:擺放於泰山行宮後院一角的石刻構件。

注:圖片拍攝“芒碭赤子”,文字多數爲景區點簡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