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宰相的家世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曾祖父名叫奥古斯都·弗雷德里克·冯·俾斯麦,曾是一个骑兵团的上校,1742年5月,在和奥地利人奋战时牺牲于恰斯劳战场。他的妻子名叫博恩·冯·德维茨,与勃兰登堡的德弗林格尔元帅有血缘关系,同时,这位元帅的某个侄女夏洛特·冯·斯考菲尔特也嫁给了俾斯麦的祖父查尔斯·亚历山大。

因此,查尔斯·亚历山大的后人们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德佛林格的血统。俾斯麦十分尊崇他的曾外祖父德弗林格尔元帅,他一直珍藏着老元帅留下来的一个纯银锻造的、刻有奖章图案的高脚杯。在被老元帅收藏前,这个高脚杯一直放置在著名的拉齐维尔宫里,偶尔,它还会被用来盛酒。

查尔斯·亚历山大一生追求和平,渴望得到智慧,然而,他那祖先所特有的好战精神却在他的四个儿子身上重新燃起,其中又以小儿子查尔斯·威廉·斐迪南为最,而此人便是俾斯麦的父亲。12岁时,斐迪南曾加入近卫兵的卡兵枪手队,后来,他又作为布仑斯威克公爵的军械官参加了1792年的抗法战役。显而易见,俾斯麦或多或少地会为自己的祖先而自豪。

铁血宰相和他的名言

俾斯麦的父母:与法国的仇恨始自娘胎?

1806年7月,俾斯麦的父亲斐迪南以上校的军衔退役。退伍后,他和路易丝·门肯结了婚。路易丝·门肯的家庭属于小资产阶级,她的祖父是一位哲学教授,她的父亲是国王的议员——不过他在1801年的时候便去世了。婚后,他们二人回到了老家申豪森。然而,3个月后,他们的蜜月就被战争打断了,因为同年10月1日法军入侵,法军元帅苏尔特在申豪森附近的城堡建立了他的总指挥部。可以说,俾斯麦家族的世世代代都留有军刀的痕迹,甚至连俾斯麦的母亲也要遭受战争带来的伤害。

恐惧迫使他们不得不寻求庇护,有一晚他们甚至躲到了附近的树林里。第二天,当他们返回时,他们惊讶地发现村庄和城堡这些外在建筑竟然都完好无损,斐迪南甚至发现,他之前埋藏财物的地方都完好无损——当时,他发现,除了埋藏财物的洞口附近散落着几枚金币外,他埋藏的所有财物居然都安然无恙。虽然如此,但这位普鲁士少校还是于当天求见了法国将军,请他分配一支负责纠察的军队给他以维持当地的治安,而这个请求也很快得到了许可。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虽然法国的入侵让俾斯麦的新婚母亲受到了惊吓,但后来身为普鲁士首相的俾斯麦之所以“痛恨”法国,应该与当年法国入侵者带去的恐慌没有多少关系吧。

俾斯麦出生

1815年4月1日,俾斯麦出生于勃兰登堡的申豪森。 从一些雕塑遗迹来看,申豪森的城堡可以追溯到18世纪,那时,俾斯麦的曾祖父重新修葺了古老的封建城堡。除了俾斯麦外,他父母还生育了5个孩子,不过可惜的是,只有3个孩子长大成人,他们分别是俾斯麦、他的哥哥伯纳德和他的妹妹玛尔维娜。俾斯麦一直很疼爱他的妹妹,在后面的内容中,记译君会有更多的文字来介绍她。而在玛尔维娜看来,他的哥哥多愁善感、热情洋溢、狂妄自大,他的性格并不像官方文献中描述的那样。

俾斯麦的某本传记

当时德国贵族有个独特的习惯,每当自家有孩子出生时,他们就会在当地的报纸上刊登类似于下面这样的告知:

我的亲朋好友们,请接收这份亲笔签名的通知,妻子喜得男婴,一切安好,感谢祝福。

俾斯麦出生后,他的母亲决定将他培养成一名外交官,将他的哥哥伯纳德培养成民政部门的官员。后来,她的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不过,这应该算是一种小概率事件吧,它只是巧合地违背了“命运往往不如意”这句谚语。

铁血宰相值得分享的童年故事

俾斯麦的传记作者们一直困惑于如何挖掘出他的“卓越品质”,因此,他们甚至会认真研究俾斯麦早期的童年时代。记译君曾翻阅过某些传记作者们所写的关于俾斯麦童年的内容了,但是,我发现它们大都平庸而无意义,只有下面几个故事还算值得分享。

6岁时,小俾斯麦和他的哥哥伯纳德被送往柏林的柏拉曼学院念书,不过,在那里度过的五六年时光只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那里的食物缺乏营养,那里的管理制度也很严苛,另外,因为与他的同学相比,小俾斯麦的身份更加高贵,所以他的同学对他的态度也往往是畏惧胜过亲近。对于必须在学校忍受的痛苦来说,频繁的假期算是一种慰藉,在假期期间,小俾斯麦可以在波美拉尼亚呼吸树林与田野间的纯净空气,那时,他会再次焕发活力。

这,像不像现在的孩子,一上学就无精打采,一放学就活蹦乱跳。

少年俾斯麦

小孩子玩炮仗

下面这件轶事表明,让一个11岁的男孩玩火药是多么地不当、多么的危险,不过,同时,它也展现了俾斯麦幽默的本性。申豪森有一座公园,公园的一片空地上立着一座大力神像。某日,打猎回来的小俾斯麦在从神像边路过时,突发奇想地将一截火药导线放在神像的腿上,在他看来,这一切有趣极了。

他父亲很快发现了他的冒失行为,于是,他对小俾斯麦说:“是你点的火吗?”孩子回答道:“没错,是我,但是,我可没想到它如此懦弱。当我点火的时候,它的右手就放在爆炸点旁边,可是它却一动不动,没有一点想要将导线扔掉的想法。”大力神像的右手的确放在那附近,可是,神像的手怎么会动呢?因此,俾斯麦的父亲一下子就被小孩子滑稽有趣的想法逗笑了,所以,他也就没有刻意追究此事。

名师高徒

1827年的时候,俾斯麦的妹妹玛尔维娜降生了,那时,小俾斯麦也进入了腓特烈·威廉语法学校学习。在那里,他非常幸运地引起了优秀的邦内尔博士的注意,在他的指导下,小俾斯麦迅速地脱颖而出——当时,他在历史与法语这两门科目上的成绩尤其优异。俾斯麦对他的导师十分依赖,以至于两年后,当他的哥哥伯纳德以修辞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去学习法律时,他依然追随着邦内尔博士去了克卢瓦特格里斯的语法学校,并在几个月后再次成了他的学生。

邦内尔博士对俾斯麦颇为欣赏,当然了,除了欣赏,他又能说什么呢。俾斯麦也毫无吝啬地表达着他对这位老师的热爱与感激,后来,已经成了韦尔德语法学校校长的博士更是成了俾斯麦的儿子赫伯特和威廉的老师。

中年快要聪明绝顶的俾斯麦

逃课记录

尽管如此,在克卢瓦特格里斯,俾斯麦并不能说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早期求学期间,他的学业因其暴躁、放纵的性格而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可以说,他当时表现出来的品格,与一个伟人小时候应该具备的善于思考亦或是思维活跃格格不入。

当时的他体格健硕、身体健康、活力四射,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在学校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16岁时,因为他总是忙着运动、打猎、钓鱼、骑马旅行,或者说是明目张胆地逃学,所以升学考试的准备工作自然就被他抛诸脑后了。直到1832年4月,他才通过高中的毕业会考,而从他的毕业资料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曾经还有过逃课的记录。

相关文章